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 | 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來源:靈隱寺 | 記者/作家:編輯 | 發佈時間 :2020-11-05 | 412 次瀏覽: | 分享到:

今日庚子年農曆九月二十,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南山律宗第十一祖——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誕辰一百四十周年。一百四十年前的今天,這個出生于天津富有鹽商之家的嬰兒,開啟了自己一段絢爛奪目的傳奇一生,也為中國近代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前半生是李叔同,
擅書法,精金石,通詩詞,達音律,
風花雪月,交友宴飲,
是舉世矚目的天才;

他的後半生是弘一法師,
他把愛變為了慈悲,
嘗盡人間悲歡,篤志苦修,
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


風華正茂 舉世矚目

在一百年來中國文化史上,曾經出現這樣一個李叔同,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文化奇跡:

論音樂,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在國內第一個使用五線譜作曲,在國內第一個推廣西方“樂器之王”鋼琴。他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也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


靈隱寺雲林志工藝術團合唱《送別》
作詞:李叔同

李叔同自畫像

論繪畫,他堪稱中國油畫的鼻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宣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

弘一法師油畫作品

弘一法師國畫作品

論戲劇,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

弘一法師出家前表演話劇《茶花女》劇照

論書法,他的字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淨妙,閒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備萬態,堪稱中國歷代書法中的逸品。

弘一法師墨寶

論篆刻,他是西泠印社的元老,又曾親自發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後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編印作品集和史料彙編,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


弘一法師篆刻

論教育,他一生執教大江南北,作育英才無數……

弘一法師與學生劉質平(左)、豐子愷(右)

他的修養與才華,舉世矚目。甚至周恩來總理也曾對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弘一法師于杭州虎跑斷食後留影

道是無情卻有情

電影《一輪明月》中有這麼一個場景:

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
誠子:“叔同。”
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弘一大師傳記電影:一輪明月

在李叔同身上,世間人原本認為高於生命的愛情,並沒有能夠阻攔他剃去煩惱絲,歸入佛門。

從他寫給日籍妻子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到他的柔情與決絕: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 人生短暫數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願你能看破。在佛前,我祈禱佛光加持你……”

弘一法師與在俗時的好友

他在出家前曾預留了三個月的薪水,將其分為三份,其中一份連同自剪下的一綹鬍鬚托老朋友楊白民先生,轉交給自己的日籍妻子,並拜託朋友將妻子送回日本。

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弘一大師內心的柔情和歉疚以及處事的細心和周到。可也正是這樣充滿柔情的他,此後24年間,直至圓寂,都再未與妻兒相見。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剩下的只有弘一法師。

洗盡鉛華 持戒苦修

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於杭州虎跑,投禮了悟法師為師。未久,於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法號弘一。

皈依佛門後,他一洗鉛華,潛心戒律,篤志苦修,實踐躬行,雲遊四方,研習佛法。

1920年夏,弘一大師赴新城(今浙江富陽新登)閉關

圖為弘一大師與當地居士合影

他說,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非厭世、非說空以滅人。佛學的核心是慈悲之心,即利萬物他人一切生靈之心。

弘一法師慨歎僧界為世所詬病者皆以不守戒律之故,於是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初學有部律,其後專弘南山律宗。

法師操行至凜,苦修律宗,常年跣足芒鞋,孑然一擔,過午不食,寒不逾三衣,洗衣縫補全都自己動手,外出雲遊也不過一席一被。


除了苦心修行外,他還不辭勞苦,四處弘揚佛法、授業講經,閩南很多寺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法師之所以成為律宗大師,不只是他對於律部的鑽研和整理,更是他的實踐生活,他對微細的戒行也能行守無虧,因弘揚南山律宗的緣故,被佛教界尊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1933年攝於泉州開元寺

63個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傳經授禪,普度眾生,但法師卻自號為“二一老人”,意為: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林語堂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

悲欣交集 誰能與言

民國三十一年,弘一法師在晉江溫陵養老院,中秋節還曾為大眾講經,並向院中老人講說淨土法要。不久示現微疾,拒絕醫藥、探問,專一念佛。

弘一法師絕筆(1942)

二十八日,撰寫遺囑,交代妙蓮法師負責後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張紙上寫“悲欣交集”四字交給妙蓮,囑咐注意:“如助念時見我流淚,並非留戀世間、掛念親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說完這一番話,依然默念佛號。

1942年農曆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于泉州溫陵養老院

九月四日戌時,弘一法師在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圓寂,右肋而臥,神態甚是安詳,令人不勝景仰。

荼毗後留下舍利千余顆,於泉州清源山西彌陀岩及杭州虎跑定慧寺建塔供奉。世壽六十三,僧臘二十四。

千古高風 僧俗共仰

法師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是絢麗至極歸於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


弘一大師的一生,正如夏丏尊所總結的:

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
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
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
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民國時期佛門領袖太虛大師更是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
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近代著名思想家馬一浮先生也曾作挽詩道:

高行頭陀重,遺風藝苑思。
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
三界猶星翳,全身總律儀。
祇今無縫塔,可有不萌枝?


趙朴初先生則以詩評價大師的一生為:

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