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吳郭魚外銷美國是漁民重要的外銷產品,台灣以漁業技術成為「台灣鯛」行銷國際市場,而台灣鯛的品質是世界第一。
美國貿易戰後,一般漁民如池內十餘萬斤的吳郭魚還未出貨,短短一天價值就少了 20 至 30 萬,如飼養百萬斤的漁民就損失更大,所以漁民都非常害怕外銷拖累內銷,更造成加工廠持續殺價。
對於台灣台灣鯛養殖戶的恐慌,管理學蔡昆凌博士指出:台灣鯛盛產季節在 9 月,對等關稅日期還有一段時間,雖然貿易商開始要求暫停出貨,加工廠降低收購價,這些都是現有問題:
蔡昆凌博士指出,現在台灣鯛體型可以再養大2-3倍製作魚片,不然從原來取39%魚肉,改為58的魚肉,肉質更大適合做成鯛魚生魚片外銷日本。
再者,台灣每年的養殖量在8萬公噸左右,目前台灣鯛品種的改良與研發技術,已成功培育出「超雄性」吳郭魚,因為吳郭魚是雄性才有多肉質的經濟價值。
再者,台灣鯛也可以改良基因繁殖出紅色觀賞魚,台灣的水產試驗所已成功研發TsR品系,也就是所謂的工具魚,只要拿紅色吳郭魚來配種,三年後就可以大量繁殖,可提高漁民收益3成,這將台灣鯛變成觀賞魚外銷東南亞如泰國、中國將沒有關稅限制也提高養殖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