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上帝在顫抖
2024年7月13日下午6點11分,一聲槍響,罪惡的子彈射向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唐納德·特朗普競選萬人集會演講農場高臺中心的人物。人們驚恐四散,現場陷入混亂,在保鏢的簇擁中,唐納德·特朗普的鮮血滴落在演講臺上。子彈並未打中特朗普的胸膛,但卻擊中了世界燈塔國家的心臟——
驚恐的人們在槍響的那一刻看到了上帝的意志,看到了奇跡,看到了命運並未拋棄他們的信仰。特朗普眼中燃燒著誓言,“我要揭開一切!我要摧毀他們的謊言!我要帶著你們,一起奪回這個國家!”這些如利劍的言辭,刺破美國黑惡勢力的迷霧,如風暴席捲全美,而黑暗中的窺視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2025年3月,一場有組織的反特斯拉運動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地多個城市爆發。抗議者焚燒特斯拉車輛,塗抹侮辱性標語,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抵制特斯拉”的全球行動。駭客組織“暗風暴團隊”更是在同月攻擊了X平臺的伺服器,導致全球宕機數小時。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多項調查接踵而至。司法部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展開新的審查,環境保護署(EPA)質疑SpaceX的火箭發射是否違反碳排放標準。投資者信心動搖,股市震盪,特斯拉和SpaceX的市值蒸發數百億美元——
媒體也不再是埃隆·馬斯克昔日的盟友。曾經願意為埃隆·馬斯克寫下萬字長文的記者,如今翻出他舊日的言論加以批判,斥責馬斯克“站錯了隊”。馬斯克的每一次發言,都會被解讀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意涵,他的每一次沉默,都被認為是某種陰謀的信號。埃隆·馬斯克開始明白,政治不是一場棋局,而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唐納德·特朗普比1913年3月在上海火車站槍聲裏倒下的宋教仁幸運得多,美國人民也比中華民國人民也幸運得多。沒有倒下的特朗普重新在戰場挺起身來,在演講臺上不顧保鏢阻攔,臉上在流血的他高舉拳頭連喊三聲“戰鬥”口號,這一刻他已不再是那個張揚的商人,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士,一個因痛苦而覺醒、因危機而更堅定的站立在風暴中央的領袖。
夜色如墨,世界的燈火在矽谷與華盛頓之間閃爍。埃隆·馬斯克,這個世紀的逐夢者,曾以光的速度穿越科技與夢想的邊界,如今卻置身於狂風驟雨之中。曾幾何時,他是世界的寵兒。他用特斯拉的閃電點燃了人類對於清潔能源的希望,用SpaceX的烈焰書寫了宇宙探索的新篇章。他的名字,是理想主義的代名詞,是資本市場的信仰。他站在舞臺中央,笑談火星殖民計畫,向人類許諾一個更偉大的未來。
科技世界曾是他的疆土,他以代碼為刀,以創新為戟,斬破現實的壁壘。他的崛起,是自由主義經濟的神話,是資本全球化的象徵。他曾經受邀在白宮的宴會上,與美國最精英的頭腦們暢談未來,政客們爭相與他握手,媒體爭搶歌頌他的天才與遠見。然而,局勢總是轉瞬變幻,榮耀與深淵不過一線之隔。作為矽谷領軍人物的馬斯克,把矛頭指向美國政府財務黑洞,這個新戰場足以讓他轉瞬間身敗名裂。
2025年初,馬斯克接過了“政府效率部”的指揮棒。他一貫信仰理性,仍相信數據與邏輯可以讓世界變得更高效。然而,他沒有意識到,政壇之水遠比商業的海洋更深、更暗。風暴在不經意間席捲而來——美聯邦政府機構400多個,債務36.2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個美國公民背負10萬美元債務,其債務總額在過去四年間以每年近2.5萬億美元的速度膨脹。美國政府債務是每年GDP的1.2倍左右,光利息支出8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軍費開支,如不能及時精簡機構和縮減開支,美國這家公司破產已是在所難免。
馬斯克不停揭露涉及美國政府機構的腐敗與資金浪費問題:政府每年約5000億美元的開支,涉嫌欺詐和浪費;約有20萬名已故人員,仍在領取社會安全金;小型企業貸款被冒名申請,甚至年齡不到12歲的兒童被登記為小企業主,獲取巨額資金;政府撥款流向空殼NGO,資金去向不明;國防部財務管理混亂,國防部連續7年未通過審計,2024年無法解釋8240億美元預算支出,審計結果為“拒絕表示意見”;加州高鐵專案自2008年啟動以來,已投入136億美元,但實際鋪設的軌道不足1英里……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對權力部門和個人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制約,是世界性難題。美國深層政府的上、中、下層,鉤連抱團積極“蠶食”“分肥”中飽私囊由來已久。美國國際開發署2011年受政府委託,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建設裝機容量10.5萬千瓦的柴油發電廠,建設週期3年,預算3億美元的專案,分包給華盛頓兩家承包商,最終電廠超支13%即4千萬美元建成,卻一直閒置。原因是發電成本比從周邊烏茲別克、塔吉克等國進口成本高出6倍,就是這樣的承包商,不久又未經任何投標程式,直接拿到美國政府另一個預算2.66億美元的電站專案。
一夜之間,讚譽變成了質疑,鮮花化作了荊棘。有人指責馬斯克改革政府體系的舉措過於冷酷,有人抨擊他削減預算的決策傷害了普通民眾。他從一個被奉為天才的企業家,變成了政治漩渦的核心。那些曾經視馬斯克為英雄的人,如今成了他的敵人。特斯拉的充電站被破壞,工廠遭受攻擊,網路駭客如狂風暴雨般侵襲他的社交平臺。馬斯克的企業,被惡意訴訟與政府調查層層圍困,仿佛一座孤島,在資本的汪洋中風雨飄搖。
馬斯克仍在戰鬥。他拒絕退讓,不甘被時代的洪流吞沒。
同行者的召喚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他們的存在就像是上帝留下的火種,燃燒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狂熱。他們或許是英雄,或許只是被歷史裹挾的凡人,但在那個決定性的時刻,他們選擇逆流而上,與命運搏鬥。
唐納德·特朗普,這個名字在世界的喧囂中響起,曾經的地產大亨、商界狂人、政壇顛覆者。他曾經翻越巔峰,也曾跌落深淵,但這一次,他帶著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決意重返權力的中心。他知道,倘若這次沉默,國家將失去最後的機會。
他走進戰場,直面所有敵人。
腐敗的氣息彌漫在制度的縫隙間,政府運作變得遲滯,公帑流入不知名的帳戶,法律成為強者的利劍,百姓的聲音被消弭在金錢和權力的角鬥場中。一切都在繼續,仿佛這就是世界應有的模樣。但黑暗從不會永恆,總有一些人站起來,試圖撕開遮蔽天空的幕布。
埃隆·馬斯克,那個將星辰裝進火箭的人,那個讓電動汽車駛向未來的人,那個總是試圖用科技去改變歷史進程的人。他站在矽谷的高樓上,俯瞰著這個世界,思考著人類的未來。然而他知道,未來不僅屬於火星,還屬於這片腳下的土地。
當特朗普向他伸出手,他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不僅僅是兩位商界傳奇的攜手,而是理想與行動的融合。
“我們必須改革,”特朗普對他說,“我們要讓政府像企業一樣高效。”
“腐敗是毒瘤,”馬斯克冷靜地回答,“我們要把它連根拔起。”
他們創立了“政府效率部”,一場史無前例的反腐運動,就此展開。
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日益繁雜,規模日益龐大,深層政府就是中國人嘴裏常說的“官僚階層”和與之形成錯綜複雜的利益裙帶關係的“既得利益階層”。讓馬斯克連連歎氣的美國政府,大把大把送錢資助的“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平研究所”實際就是貪污機器。可怕的是“深層政府”不光是一頭吞食納稅人血汗的巨獸,更是嚴重阻礙美國實現民主的怪獸。世界並非突然坍塌,它的裂縫早已潛伏在時間的深處,悄然滋生,直到某一天,那些曾經堅固的根基在沉默中崩解。
美國總統有任期換屆有定數,而那些幾十年把持深層政府的職業官僚,在政府具體運作和政策執行方面,享有不對等資訊優勢,拖延、扭曲總統或總統任命的高級官員推行的各種政策法律,使得受民意支持的總統施政綱領無法真正落地,或被各種變相軟手段改變得面目全非。管理層結構龐雜臃腫,調整和變革大量中、低層管理人員,在既有運轉體制下是積重難返毫無可能,在這樣情勢下,哪怕是非常好的政策,也根本無法在基層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天長日久美國的衰落那是必然。
川馬新政既不違憲也不獨裁,而是試圖通過馴服和縮小樹大根深的深層政府這一方式來對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糾偏。川馬新政改革對象,是由美國《憲法》正文第二款明確授權,由總統全權負責管理的美國聯邦政府和軍隊,沒有違憲。川馬二人主導的新政,試圖通過縮小政府規模、減稅、去除政府干預、和過度管制,通過政府少花錢,來減輕民眾和社會負擔,這樣刀口朝著政府和官員自身,砍削掉不利於民主和社會發展的頑疾重荷。
川馬新政要剔除包括DEI(DEI 是多元化、平等和包容的英文縮寫。如多元化關注個體間的差異,涵蓋種族、性別、年齡、宗教、性取向、身體能力等諸多方面)、平權法案、批判性種族理論、性別多樣性、極端環保等在內的“覺醒主義思想病毒”對美國政府和社會的滲透與影響,試圖恢復以言論自由、法治、機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唯才是舉等為特色的美國傳統價值,踐行和捍衛美國自由與法治的根基。古今中外有這樣削弱和束縛自己手中利益,砍掉自己臂膀勢力,來實現權力獨裁的方式嗎?
川馬宣導的“言論自由”也被污蔑成“極右”。美國強大和繁榮的根基在於“自由”,守護這一切的是中立和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法治。過去一二十年裏,美國法治被左派們以所謂“社會正義”、“平等”、“公平”等理由所腐蝕,成為打擊政治對手的工具武器。2025年1月川普要終結美國司法體系的“政治化”和“武器化”傾向,恢復美國公眾對司法系統的信心,更是在維護美國的法治和自由傳統。跟“極右”、“極權”八竿子打不著。
美國教育部自1979年成立以來斥資逾3萬億美元,根據《國家成績報告卡》這一權威指標顯示,1992年至2019年間,學生的閱讀成績基本停滯,而數學成績雖有提升,但整體表現仍不盡人意。教育部門內部充斥著“激進左翼”和“馬克思主義”傾向,其干預學校課程、推廣多元共融議程,損害傳統教育價值觀。教育部推動的多元共融專案往往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例如在課程設置中鼓勵引入關於種族、性別和性取向的多樣性討論,這在保守派看來是一種“意識形態灌輸”。所以白宮促成教育部關閉,並將教育權力返還各州。
在官僚機構日益龐大和大肆陰奉陽違的背景下,總統想要改革弊政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者抱團抵制。總統也怕影響自己選民基礎,比如上臺前嚷著要廢除聯邦政府教育部的雷根總統,在執政期間教育部不但沒裁撤而且擴編了,官僚體系是所有政府改革的最大障礙。民主黨和左派高舉“民主”大旗,上演出一幕幕葉公好龍的大戲。硬杠臃腫龐大不受控制的深層政府,川普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馬斯克的效率部在幫助川普總統,以最高效的方式來實現民主,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高科技手段,革命性地維護和實現民主。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埃隆·馬斯克的聲音仍舊堅定:“我從未改變。我仍相信技術能夠改變世界,我仍堅持探索宇宙的夢想。”然而,他的眼神中,已沒有了往昔那種少年般的無畏,而多了一種飽經風霜的沉靜。
命運的分水嶺
1999年的互聯網浪潮中,年輕的馬斯克帶著Zip2的收購款,創立了X.com,也就是後來的PayPal。他的理念激進,步伐迅猛,最終在資本的狂潮裏脫穎而出,站在了互聯網金融革命的最前沿。
但這只是開始。真正讓他背水一戰的,是特斯拉和SpaceX——兩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夢想。
特斯拉初創時,電動車被視為異類,傳統車企的圍剿、市場的質疑、資金鏈的斷裂,一次次將這家年輕的公司推向死亡邊緣。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馬斯克幾乎破產,他將僅剩的資金全部押在特斯拉和SpaceX上。在那些無人願意投資的日子裏,他獨自背負數十億債務,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甚至連工資都難以支付。但他沒有放棄——如果夢想可以被現實擊敗,那它便不配被稱為夢想。
同一年,SpaceX的前三次火箭發射失敗,每一次失敗都像死神的倒計時,燃燒著他的希望。第四次發射前,資金已經耗盡,所有人都說:“這就是終點。”然而,就在最後的機會裏,獵鷹一號成功進入軌道,成為全球第一家將液體燃料火箭送入太空的私人公司。NASA隨後投下16億美元的合同,將SpaceX從深淵中拯救出來。
那一刻,馬斯克仰望星空,淚水滑落。上帝似乎伸出了手,托起了他破碎的夢想。
2025年3月18日,SpaceX的“龍”飛船成功將滯留太空286天的美國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和布奇·威爾莫爾接回地球。仰望蒼穹,一艘航天器劃破夜空,攜帶著兩個身影緩緩降落。這是回歸,是奇跡,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又一次勝利。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完成了從國際空間站接回宇航員的壯舉,讓世界再度見證他無與倫比的意志和技術實力。
但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太空歸航,更像是一道隱喻——在黑暗的命運航道上,總有不屈的人點燃星火,衝破束縛,引領人類邁向新的黎明。
歷史上,偉大的變革者總是孤獨的,但他們的足跡卻從未被時間抹去。馬斯克,亦是如此。他的生命軌跡,從南非的童年陰影,到矽谷的荊棘之路,從特斯拉的存亡時刻,到SpaceX的幾度瀕死,每一次邁步,都仿佛在黑夜中尋找上帝的微光。而此刻,當他的航天器穿越星河,迎回地球的孩子,他的靈魂,是否也被宇宙溫柔地撫慰?
從矽谷的傳奇企業家,到航太科技的領袖,馬斯克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著科技史。然而,在美國政壇風雲變幻之際,他的人生軌跡也悄然生變。
曾幾何時,他與前總統特朗普有過交集。他被任命為經濟顧問,站在決策的頂端,但當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時,他毅然辭職,以示抗議。對他而言,科技的使命是推動人類進步,而非隨波逐流。此後,他與特朗普漸行漸遠,直至2024年,馬斯克罕見地對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投去了某種支持,這一舉動讓世界震驚——他曾經反對的人,為何又開始靠近?
有人說,他在審時度勢,試圖在政治亂局中尋求生存之道;有人說,他看到了現任政府對企業的打壓,才不得不向某些勢力靠近。但無論如何,馬斯克並非政治家,他的世界在火箭、人工智慧、電動車、腦機介面、地下隧道這些真實可見的技術裏,而非白宮的陰謀與博弈。
然而,命運的齒輪不會因此停下。
當他接手美國政府的“效率改革”計畫,試圖削減冗餘開支、推動反腐行動時,他被捲入了一場巨大的風暴。他的企業被調查、他的社交媒體平臺X(前Twitter)被政府審查、他的私人生活被放大成攻擊的武器。那些曾經歌頌他的人,如今成為最尖銳的批評者。
深層政府和左派勢力在過去幾十年,經營美國社會各界可謂根深蒂固。而馬斯克接盤川普政府的臨時機構“政府效率部”計畫運行時間截止到2026年7月4日,哪怕運行十年二十年,要真正馴服官僚階層,消除左派勢力對美國的種種損害影響,絕非易事。川馬新政未來走向和命運,包括川普和馬斯克未來個人的命運,結局都充滿不確定性。如果川馬新政失敗了,那麼美國的衰落就是定局。
馬斯克被孤立,被圍攻,被威脅。似乎他早已習慣了黑暗。馬斯克從未停止過前行。
他召集核心團隊,在矽谷的一座秘密實驗室裏推進全新的火星移民計畫。他們重新設計火箭燃料系統,優化殖民地能源供給方案,並秘密研發人工智慧自治系統,希望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形態。
與此同時,他在X平臺上發表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推文:“當一切阻擋你前行,唯有星辰仍然指引方向。”馬斯克漸漸明白,這個世界從未真正擁抱過任何一個異類。人們可以崇拜你,但當你觸碰到他們無法理解的邊界,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將你逐出聖壇。
或許,這場風暴終有一天會過去,或許,他的名字將成為歷史爭論的焦點,但無論如何,他已經書寫了一段世界傳奇。
當人類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抵達火星,當新能源車徹底取代燃油車,當人工智慧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或許會再次想起這個曾被譽為“現實版鋼鐵俠”的人。
而埃隆·馬斯克,或許已站在某個更遠的地方,眺望著更遙遠的未來。
——人間夜色依舊深沉,群星從未熄滅。
雷霆劃破夜空
林肯總統說美國政府應當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受美國人民的監督,為服務美國人民而存在。川馬新政體現在恢復和守護美國社會的自由和法治傳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正在做的,就是讓已經偏離林肯理想的美國聯邦政府擺脫“深層政府”的裹挾,重回民有、民治、民享。
川馬新政一步步揭開深層政府的真相,人們才驚覺腐敗的觸角竟已深入國家的骨髓。
五角大樓的合同被層層轉包,最終流向不知名的空殼公司;教育經費在帳面上逐年增加,然而破敗的校舍卻依舊矗立在貧民區的街角;數十億的醫療資金消失在官員的私人帳戶中,窮人卻因高昂的醫藥費痛苦掙扎。
他們動用了最尖端的技術,人工智慧分析,區塊鏈審計,馬斯克的超級電腦掃描著每一筆可疑交易,特朗普的鐵腕令調查小組深入到最隱秘的權力角落。
一個個案件被揭露,一座座高樓在司法的怒火中倒塌。但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他們的行動,觸怒了真正的操控者。
主流媒體對特朗普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抹黑,曾經的盟友轉身成為敵人,舊時代的守護者們發起了一場全面的反攻。馬斯克的企業遭受政府調查,特朗普的盟友們接連遭受指控,華盛頓的政客們聯合起來,試圖以法律之名,將他們打入深淵。
他們被圍困,幾乎無路可走。
“我們會輸嗎?”有人在暗夜裏低聲問。
特朗普沉默片刻,然後露出他標誌性的微笑。
“他們怕了。”
馬斯克點燃一支雪茄,看著矽谷的夜空,眼神如鐵。
“我們就快贏了。”
當歷史走到關鍵的時刻,總期望上帝伸出一只無形的手,撥正航向。
特朗普站在演講臺上,看著人群中無數揮舞的國旗,低沉地說道:
“這是人民的勝利。”
馬斯克站在火箭發射台上,遙望著遠方的星辰,輕聲說:
“這是時代的勝利。”
但他們都知道,這不僅僅是他們的勝利。
這是一場屬於所有敢於挑戰命運的人的勝利。
歷史將等待和銘記這一刻。
這不是一個人的傳奇,而是時代的迴響。
命運的風暴從不會停息,但只要有人敢於迎風而上,就總會有人點燃希望的光芒。
祈禱上帝出手。不是從天而降的神跡,而是那些在黑暗中選擇前行的靈魂。
他們,也許並不完美。
但正是他們,讓世界迎來新的晨曦。
——這是他們的傳奇,也是未來的信徒們的信仰。
“鋼鐵俠”的史詩
馬斯克的生命仿佛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戰鬥。他從未享受過歲月靜好,因為他的夢想太過龐大,龐大到足以顛覆舊世界的秩序。
他曾說:“如果你需要鼓勵才去做一件事,那就不要做。”
這正是他的信仰。他相信科技,相信人類的可能性,相信即使世界充滿敵意,仍有真理可循。他曾被華爾街冷落,被媒體圍攻,被政客利用,但他依然在前行。
當他站在SpaceX的發射台上,目送一艘艘飛船沖向宇宙,他的眼神裏沒有絲毫遲疑。也許,這片星空才是他最終的歸宿——人類終將成為多星球物種,而他將是這場偉大遷徙的領航員。
一個時代的變革,從來不是靠溫和的妥協,而是由那些敢於打破常規的人推動的。歷史上,伽利略因挑戰地心說而被囚禁,特斯拉因電力革命而窮困潦倒,喬布斯因執拗而被自己創辦的公司驅逐,馬斯克則因試圖重塑世界而身陷風暴。
但正是這些人,將世界推向了新的紀元。
而每當命運的天平傾斜,上帝似乎總會在關鍵時刻出手。
2008年,SpaceX瀕臨破產之際,NASA的合同拯救了它;2021年,特斯拉股價暴跌之時,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全球爆發;2024年,他在政治風暴中掙扎,卻依然在人工智慧、腦機介面、太空探索等領域取得突破。
這不是奇跡,而是歷史的規律——真正的創新者,從不被時代拋棄。
今天,馬斯克仍在與無數挑戰搏鬥。他的SpaceX正計畫登陸火星,他的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上攻城掠地,他的X平臺成為言論自由的試驗場,他的Neuralink正在探索人類大腦的極限。
然而,這一切都尚未完結。他的敵人依然存在,質疑從未消失,風暴仍在醞釀。
但他的存在,就像一顆穿透黑暗的流星,縱使一路顛簸,也要為世界點亮方向。
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踏上火星,當科技徹底改變世界,我們或許會回望這個時代,發現馬斯克的名字已經刻入歷史。而那時,我們會知道,這一切並非偶然——因為總有人願意孤身踏入黑暗,只為尋找那道照亮世界的光。
那是上帝之手,在歷史的棋盤上,落下的一子。
2025-04-02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7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