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端視與破除佛教文化迷思之真實義
來源:蔡昆凌博士 | 記者/作家:蔡昆凌博士/ 縱橫新聞專欄作家、政治經濟學專門研究學者 | 發佈時間 :2025-03-20 | 74 次瀏覽: | 分享到:




今日(3月20日)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公曆日期約略落於每年的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0°的日子,斗指卯,古時又稱為「日中」;這就是東方文化數千年來的智慧與統計的結論!

 

在東方佛教,如修三業要入心,諦聽、善聽、全聽,聞思修的次第很重要;需知苦後懂得離苦,需要般若智慧,才能度到佛教修行極致佛國;這與西方以祈禱祈福有很大區別,也是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對大的吸引力!

 

作者過去長期研修佛學,曾舉例如佛光山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都有重大進展,佛法應是在在眾生身上自求並入世宣揚人間佛教理念。

 

再者,作者認為應將佛教現代化,並把過去諸佛、大德的教化從傳統的領悟念經改成將佛教傳統與現代結合才能符合現代的社會需求,也就是「佛教現代化」。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佛教缺乏組織與制度、忽視教育是其問題點;這跟跟西方傳教士走入人間傳播其教義不同,但如以「人間佛教」端視就是想通,迷思就可打破!

 

台灣是海島,沒有天然資源,這個事實的重要性,對許多東方人特別是日本人,日文的島是「島(しま) 」 ,漢字寫來日本的島嶼身分,也孕育出不同於其他文明的想法,許多外國人認為日本文化不同於其他文化,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假設日本是個行為準則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民族,如此一來將日本視為迥異的國家就說得通了。

 

1977 年,西方世界認為歐美人好比有殼的蛋,是獨立自主的個人;東方則是黏稠而不堅硬、無一定形狀而非定型的無殼蛋。所以作者基此解釋與闡釋:文化需衝突後才可以去融合為本文的主要貢獻!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