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與名家同行
單永珍|胡偉|董進奎
譚冰|彭浣塵|王金霞
(以來稿先後為序)
向大地取暖(組詩)
單永珍
嗩呐
那《歡樂頌》在殷紅中洇開的時候
那永逝之日的鐘敲響的時候
那夜宴曲終人散的時候
世上的人兒啊,皮膚是黃的
心上的泥沙啊,河流是黃的
回聲不止的崖壁啊,群山是黃的
要吹就站著,站成山梁梁上的兒子娃娃
開懷也是
心酸也是
要吼就跳著,南山不老咱不老
窮也活一場
富也活一場
那一年,我遇見你——
梨花帶雨
桃紅杏白
我許你冬暖夏涼的窯洞,子孫茁壯
我許你歡天喜地的難腸,光陰如霜
我許你生死兩世的清涼,黃水黃
——斗室。一支嗩呐委身油彩,略帶陳年鏽跡
夕陽正用洪荒之力撞擊西山
正好點燃我莫名的情緒
冰淩花
星宿的犄角掛著鷹巢,鷹的路
電閃雷鳴,小小的子孫膽戰心驚
一朵逃離淤泥的蓮花姿態端莊
法相莊嚴,語言嘹亮
在道路的轉折處醞釀風暴
小小的雪是上蒼的信使,需要
白頭的鷹扇動衰敗的翅膀驅使
人間擁擠。世上的人兒朔風拂面
沉默不語,懷揣輪回的想像
在通向意志的十字路口四顧茫茫
我辭退愛情,受傷的身體裡貫穿著舊年的風雪
在巴顏喀拉,一根鷹翅的尖叫
喚醒夢中的詩章(而你為此徹夜哭泣)
——窄窄的悲傷和小小的悲憫
晶瑩成你童話裡的冰淩花
白馬寺
如是我聞:一本經書裡流出漫漫黃沙
一沙一世界
如是我聞:一本經書裡開滿菩提樹
一葉一天堂
如是我聞:馱書的白馬老了
世上的光陰舊了
舍利子:洛水流
雁南飛
舍利子:誰到此一遊
誰孤獨
舍利子:有愛
你就美
哎呀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掩蓋洛陽的虛擬經濟
但一紅衣沙彌若一瞥驚鴻側身燈火闌珊處
黃昏如此漶漫
青草疼綠羊的嘴,路程歪了馬腿
魚兒喝了一路的水
涉水渡河的泥菩薩,亢龍有悔——
桑耶寺前,一封情書隨風招展
古老的藥方裡藏著不為人知的病
阿妹啊,誰的疼悵,拉薩河又寬了三丈——
雨後打雷,我把你害人的驢肝肺
把夏日的嫁妝惹腥了
把歸鴉的嘴巴磨紅了——
在濕地公園,三個紅通通的康巴漢子
磨著刀子。霞光四濺的石頭上
一頂黃帽繡成了——
誰說好日子在晚上,還沒出門
就碰到灰心的羅布次仁
落日甩給他一地倉皇——
天河舀水,你先把酥油茶打上
與豹謀皮,讓雪山倒映在河上
和你見面,那曲路上的阿媽把我笑羞了——
一半暗影,一半朦朧
最後一隻鷹停在半空
最先亮起的一盞燈在布達拉宮——
沙冒智化弟弟說:要命的阿姆斯壯
把我的嫦娥弄丟了
和卓瑪見面的次數少了——
白哈達換成黃哈達,你把光陰過好了
皮大衣穿成草麻袋
賀穎你把我心傷透了——
唉,都是這雨後黃昏,攪著人心
兩世的事情,誰能說清
我只讓你,在滾滾紅塵中把我一眼認出——
【作者簡介】
單永珍,回族。中國作協會員,寧夏詩歌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咩咩哞哞》《青銅謠》《大地行走》等六部。獲寧夏文藝獎、《朔方》文學獎、《飛天》十年文學獎、《黃河》年度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譯為英文、阿拉伯文、韓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錫伯文等語種。
冬日雲居寺(三首)
胡偉
2025年的一首詩
新年,我百感交集,慢慢平復
我讓現實慢慢退出視野
只聽見心臟跳動
生活的島嶼,和海水的
關係,千年不變,變的
是來來去去的風雨
我知道,一切都在向前
頭髮由黑變白,宇宙
在膨脹
它的模樣從不讓我看清楚
在地球的一角
我的目光盯住太陽、月亮和星星
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卻足夠我一生消費
我喜歡看詩,看大家在認真地胡思亂想
這也是一個宇宙
群星閃耀,不知道光來自何處
我撥開火堆,才會找到錦繡
2025.1.12
竹林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竹葉細小,竹竿粗壯
風推了很多回,雪壓了多少次
輕鬆化解,風雪只有自己消失
生長,這是一種氣勢
竹編在地下走動,猶如遊龍
竹鼠和小鳥,還有蚯蚓
與此相伴成共同體
我在竹林面前毫無抵抗力
欣喜,憂傷,一閃而過
像冒出的竹筍
很快變身為一根根的新竹
在竹林的感受不同于在平靜的湖面,在翻騰的海上
他們把竹子畫成黑色
不影響竹子的氣質
我想,竹子可否長到荒涼的地方
比如火星,比如月亮
2025.1.2
冬日雲居寺
京西太行餘脈,遙望京都
僻靜之處,留存石門的基因
恢復出雲居寺
玉片般的石碑上文字
詮釋過往
還在石洞裡等待
新的資訊
在寺廟裡的莊嚴和雙塔之間
樹木的生機有所掩藏
冬天的日照輕輕披上衣服
又慢慢拿開
一群人走進來,裝走歷史的碎片
回到城裡
它帶著一萬多片冰冷的文字
繼續飄行
2024.12.7
【作者簡介】
胡偉,原籍安徽,生於70年代,現為生態文化雜誌主編,中國生態地學詩派發起人之一,中國生態詩歌宣導者,全球華語生態詩歌排行榜活動組織者。
短詩九首
董進奎
理髮瞬間
人身能經得起利刃的物件不多
刀光之下,人生狼藉紛紛
黑白顛倒之間才懂得諸多人間繁雜事
一次清掃,夜霜大白於天下
我那淩亂的一撮,被店主積攢、賤賣
卻還我元身,透出一次真氣
嚮往沒有毛髮的光潔,不結小辮
與上天、日月直接對話,暢快於坦蕩
在乎皮膚,皮膚安存我便安存
窗外大地,土石皆是粗糙的肌膚
紋理間人事折回,應在翠綠中有序
探視
老虎隔著玻璃、鐵網用陡峭的眼神看我
陽光下我張牙舞爪,它賣相懶洋
我伸過去一串生鮮的牛肉
從它舌苔上細細的倒刺探視人與人的距離
看到瘦骨嶙峋,淚行侵體
看到一群雜食的狗熊,苟且的膘肥圓滿
我撿到一根確切的虎須深入耳朵撓癢
意外聽到山川、叢林高崗上的風聲
大馬戲
老虎走出了籠子
一根棍子隨意指導了一下
它便坐上了冷板凳
雙手抬舉,乖巧地作揖
然後爬上彩球,像滾動泥丸丸
謝幕,它一步躍過了幾道擺設的套圈
似乎瞟了我一眼
才滿意地回到了方正規矩的籠子
蔥蔥鬱鬱,密密麻麻
參差不齊的林子裡一片掌聲
面膜
妻子一定要在我的臉上加一層不透明的膜
修復黝黑、粗糙、健康的簡陋
終於各種土(粉狀物)加水、加心勁
只透露出七竅,做了一次深入的水土保持
也終於紅腫了,因過敏打上了點滴
案例如此直白:男人的嘴臉不需要精心維護
自閉症
牆面裂出一道閃電,可以洞見
縫隙如此錦繡,想像房倒屋塌的絕倫
思想如此饑餓,掄起了胳膊
幾個豁子讓刀目瞪口呆
牛肉來自冰凍,自閉已久,儘管先前爛熟如泥
肉香來自草來自遼闊來自輕聲細語地咀嚼
一塊向陽的坡地搭上奢侈的鳥鳴拯救過我
夜觀天象
她的時光已困在諾大精密的鐘錶裡
不小心地嚙合,一瓣牙齒裸於空中展示腫脹的月暈
咬定的皎潔不再守口如瓶
遍撒銀兩如流水,招攬偏科醫生
挑斷理還亂的神經
劇情
奔突的路上必須預設一段斷崖
讓你大膽地投入,然後劫後餘生
所以每當遇見便心生狂喜
人生的飛躍在乎觸底的瞬間
今日登頂,一覽眾山犬齒交錯
卻不知怎樣縱身,不知幻雲如何空駕
原著只是折取生活原版的回聲
把幸運的指數創作、放大到坎坷的彼岸
劇情至此,高人飄渺
險情需要用病情的美好去醫療
梅花樁
往平坦的日子上插幾個樁子
生硬的錘聲是意外的收穫
梅花開在腳上八面生風,瓣瓣如此險要
越來越接近境界,達到意境
退潮
軟體的靈魂容易走向低處,多少反復
翻出沙、翻出空殼,翻出細碎裡的光芒
只到腳印陷入另一層次
我才知道潮水已退及腹部以下
借用外界的溫度來辯識體內的鹽分
晶瑩地體現不可缺失的髓
聲音收進了脈管,僅存的水供奉在根部
把日子滋潤出一抹靈光,慢性地掏出舍利子
【作者簡介】
董進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等上百家報刊及多種詩歌選本。出版詩集《看見一枚古韻的彩陶》《針灸是處世必需的手藝》等。榮獲《中國作家》第五屆郭沫若詩歌獎、中國詩歌網2015 -2016年度十大好詩獎、《延河》雜誌年度最受讀者歡迎詩歌獎、《大河》詩歌雙年度詩歌獎等。
行走鄂東(組詩)
譚冰
風已經有了冬天的味道
曇花開放的淡定
誰能喊出那青澀的時光
隔著潮濕的清晨
在歷史的縫隙間
讀出烏桕晶瑩的淚花
都是帶血的嫣紅
風已經有了冬天的味道
黑暗中的火焰
在風景的彼岸
一小片光落在漢語的竹筏上
在這個謊言盛行的季節
談論著今天或明天的熱點
走在董永路上
一則廣告讓我銘記
自由在路上
往事留風中
從大別山出發
歲月在手指間起落
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傳遞
義無反顧開赴春天
坐上去南方的高鐵
從大別山出發
多麼的幸福
人群驚呼追逐
像出征前的士兵
窗外起風了
蕩著秋千的情感
彈奏生活的陽光
夜色越過了李白的廬山瀑布
從文字中讀出靈魂的歡喜
君不知安國寺的木魚聲
歷經多少屈辱和苦難
誰說開不出潔淨的蓮花呢
從考棚街到青雲街
沙街碼頭河面上的舟船
遠眺清源門城牆的黃州竹樓
夢想堆砌成一座山
彤雲蒼狗 天高地遠
詩歌就是生活
江山代有才人出
始信東坡不妄談
在一個叫蘄春地方
思想的奔跑者
像子彈一樣穿過城市的街巷
冬天從窗前走過
我將滑向那片夜空
身體裡的漕河
吹開命運的灰燼
走在紛飛的落葉中
是誰拿走了我內心的詩意
軌道上的孩子
拒絕冬季來臨
春天或閒適的日子
夢回蘄春
我要翻曬在這片紅土地上
在冬天想像一場春雨
在夢裡無辜地開著花
敘述一株艾草的產業
快樂的寓言
穿透精神的風雨
青春的靈魂
種滿艾香的綠色詩行
管窯看陶
既然命運註定是開花的植物
而樹梢的每一次搖擺
都和它眼裡的露水
與時間交換來自塵世的重量
一隻紅青蜒
烈焰般的燃放
一個女人的心事盛開經文
脫離了肉體的翅膀
呼吸和心跳的起伏
泥黃的白坯
鉤月在屋頂的一角
沉黙不語的管窯陶器
那些粉紅旳信箋上
歲月熱鬧地懷著身孕
俗世的青草浸泡著荷塘月色
透過瓷片能聞到管窯藝人泥土的味道
我從田間來
聽見你的聲音
伸出一隻手
抬著活人的靈柩
裸奔在記憶的旋渦
一張白紙的等待
說不清感染了多少張面孔
歲月從波浪上抵達
一件比災難與榮耀都繁茂的事物
霧中的寺廟
山上嫋嫋的香煙
不知道為什麼
菩薩與香客面對面
無論是黑夜還是在風雨中
有一盞不滅的長明燈
閃爍在北障山上
像一朵五彩祥雲漂移在雨湖之上
一位法名叫悟空的游方和尚
自唐代與此結草為廬
那時雨湖的水
有一股穿透肉體的力量
天籟般的樂曲飄過頭頂
曾經輝煌的歷史似一道閃電
照進雨湖邊的那個少年
與我從田間走來
我為自已點燃一炷香
站在一尊石像前
我為自已點燃一炷香
風吹著我日漸變形的臉
時間像血液一樣凝固
陌生的自己便漸漸有了
天空的味道
想起一株草的傳說
詩經中的歌聲哪裡去了
鳳凰山下奔流的長江
從一個熟睡的老人開始
講述雨湖岸邊陪伴的泥土
春天從一株草開始
你把一株青草揣進胸膛
暖熱人間騷人的淚水
在炊煙升起的村莊
遁入黑暗中的火焰
幸福的灰燼落在你我的身上
吟唱神一樣的光芒
你花一樣的名字
散發著女人的體香
一株春天的小草
變成挑釁她的最大敵人
他選定了一個蘄艾的座標
一彎江水被山色洗成了貓眼綠
你細心地剔淨人間的鱗片
我們用石頭雕鑿成文字
記下你一個人跋山涉水的堅守
讓蘄艾一次次怒放
在三維空間釋放淡淡的芳香
去釀造荒涼的人間春色
【作者簡介】
譚冰,湖北黃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湖北作家班學員,湖北省作協報告文學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黃岡市文聯《東坡文藝》執行主編,黃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文學作品七部,有多部小說先後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入選多種文集和選本。出版長篇小說《走吧,兄弟》。《畫家與雲雀》入選第二屆中國武漢詩歌節中外詩人99詩展,獲第七屆湖北文學獎和優秀編輯獎。《走吧,兄弟》獲首屆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大賽長篇小說最佳人氣獎。入選省委宣傳部“七個一百”文學人才工程。
別用孤獨這個詞(6首)
彭浣塵
獨坐黑夜
面對黑夜就是
面對一塊黑色的巨大的
鐵。心中的
孤聖的鐵,騎手的馬蹄的鐵
獨坐黑夜就是一朵
稀有的鏽從鐵裡
冒出來,如獅群裡的一個
突發事件。戴著月亮的耳環
雨之變奏
起先是小雨
它淅淅瀝瀝讓世界單純
仿佛一切惡意都不存在了
春天,在等著發芽
雨越下越大
一切形式主義也就不存在了
有人大汗淋漓地抬著鋼琴奔向大海
當雨水傾瀉而下
閃電一次次敞開心扉
雷霆生長出思想的豹紋
現在,你可以肆意享受
一場雨給你帶來的安全感了
如同深秋過後的一枝枯荷
終於可以全心全意在淤泥上描摹
鐵的時刻
窗外
一種鐵在敲打另一種鐵
除此以外
世上所有的聲音
都是寂靜的
這是鐵的時刻
那高遠而又湛藍的
天空裡
飛過的雁群是鐵的碎屑
別用孤獨這個詞
時間把一些事情悄悄埋起來
越埋越深
直到它們變成種子
它們會在某一時刻發芽
在一個春霧飄蕩的清晨
或者,一個鳥鳴嘶啞的黃昏
彼時一輪月亮
正漸漸地掛上天空
仿佛一個人
從時間的積雪裡走出來
山中
石頭不是虛構的
松果的詞掉在上面。彈落到一邊
紅色漿果在陰涼處
曬心。野菊花散落一地
鳥鳴仍於枯枝間吐蕊
腳步趔趄處。寂靜喊出聲音
無非是千年後歸來
雕刻時間的手對話松枝
那蹲在肩頭眺望的
不是一隻鷹。是暮靄沉沉的峰頂
雨聲和朋友
窗子外面下著小雨
淅淅瀝瀝地
讓人更加寧靜,更加善良
我的身體裡
也有這樣一場雨
淅淅瀝瀝地下著
沖刷著我身體裡的庸俗,和黑暗
我從你的身邊走過
如果你能聽見
我身體裡的雨聲
我們就可以做朋友
就可以到那個
叫蘭花調的小酒館
一邊聆聽雨聲
一邊喝下,一杯夢迭莉紅酒
【作者簡介】
彭浣塵,本名彭煥臣。山東省作協會員,《今日新泰》副刊編輯。曾在《詩刊》《詩潮》《星星》《綠風》《詩探索》《中國詩歌》《中國詩人》《十月》《散文詩世界》《散文詩》《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牡丹》等刊物發表詩作。有作品入選《山東作家作品年選》《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獲得“中國首屆網路文學大獎賽詩歌獎一等獎”“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優秀獎”等獎項。出版詩集《塵土之巔》。
就拜託一縷風啊(五首)
王金霞
是時候下一場雨了
順著指尖望去,她眼睛裡
那棵在身上劃了八十多圈的老樹
滿是皺紋的葉子上長滿了老年斑
是啊,一滴老淚怎麼夠
乾渴的樹根潤潤嗓子呢
現如今,這棵樹上
又長出來一枚白月亮
她經常用手去擦眼睛
每動一下
白月亮就長大一點
那棵托舉它的老樹,一天天矮下去
直到有一天,她一聲咳嗽
震得樹葉都落下來
她心裡想啊,是時候下最後一場雨了
……
白月亮卻越升越高
掛在她最後那一巴掌大的天上
別
再也沒有一絲力氣對抗
被秋風緊緊地抱住
離家的半徑,越來越長
葉子,此時
用瘦瘦的筋,裹著無家可歸的身子
一步一步
趕往春天的路上
就像即將蓋棺的婆婆
用盡最後一點力氣
用眼皮做了兩床被子
把她的兒孫們包得嚴嚴實實
生怕來世分娩的時候
落下一個
自白書
一片葉子與另一片葉子擁抱在一起時
幾十個秋天便重疊在一起
帶著命運的幻燈片
排隊而來
於是我把白髮看至青絲
又把青鳥看至白頭翁
天命,是一張年代感的糖紙
把我緊緊地裹起來
我的影子攤開光陰的褶皺
一下一下,用舌頭舔著稀薄的青春
白花花的骨頭上,幾根廋弱的松針
執筆,寫著我的自白書
這蒼翠的半生啊
一直在身上種雪
孤獨
泡沫剛從酒瓶裡探出頭
就順著女人的舌尖潛進胃裡
四處張望一下,全是自己的小夥伴
沒有一枚菜葉和一粒米
胃壁的潰瘍面上
雕刻著的座右銘有些蒼老
理想和現實已各自帶著七分的醉意
愛的號碼牌依舊堅守在幽門處等一場邂逅
息肉是她訂下的拴馬樁
大半生也沒等到馬蹄
陳年往事們剛擁抱在一起
就被一團心酸托舉著湧進食管
卻被上下牙齒的圍欄
一次次,擋下去
就拜託一縷風啊
就拜託一縷風啊
把那棵老槐樹搬到夢裡
把那條青筋爆流的瘦瘦的小路
搬到老槐樹旁
把一雙老淚眾橫的眼睛搬到樹下
那一頭花白的頭髮
和銀色的月光,成了孿生姐妹
你的名字裡,已擠不出乳汁
把碎片的記憶縫在一起
就這樣,悄悄地
故鄉就移栽到夢裡
這透明的夢啊
是我在一杯紅酒裡打撈出來的
在我的眼睛裡
小雨滴瀝
【作者簡介】
王金霞,吉林省作協會員,吉林省文學院第三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柳河縣作協副主席,出版詩集《山外月》,曾獲第五屆黃亞洲國際行吟大賽銀獎。作品散見於《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人民日報.百姓週刊》《山東日報》等
統籌製作:東方惠
監製:醉花陰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09r1hb45EmRXHiQDv7-ZHw
2025-04-02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7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