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年的農曆新年很特殊,四年無法回家過年的小女,終於回家。
屈指一算,三年遠赴新加坡修讀護理課程,一年在醫院上班,因為疫情和申請不到假期,整整四年,我家新年少了小女的參與。2021年小女首次在異國過年,妻和我在新年前寄出一箱裝滿新年糕餅和乾糧的包裹,讓她在異鄉感受年的滋味。
往後的新年,小女說不必寄了,新加坡也買得到,我猜她已經習慣在異國和朋友慶祝新年。感謝網路科技的發達,即便相隔遙遠,在國外無法回家的小女藉視頻和家人拜年。
我一直希望小女不要出國深造,就近報讀家附近私立大學,我覺得女兒留在身邊踏實安全,然,外面的世界魅惑精彩,父母終究拗不過孩子的意願。而我的擔心並非多餘,當護士需要輪班,我最擔心小女晚上9點半下班,走出地鐵站已是10點半,然後,她一個人走20分鐘夜路,走過寂靜街道和住宅區,才回到住宿。
慶倖的是,地鐵站有公共自行車,騎自行車7分鐘即可抵達住宿,小女也樂於騎自行車,但未必每次出站都有自行車供應。我去新加坡探望小女,很刻意的陪她走夜路,親身體驗現場情況,雖然街道有街燈,雖然新加坡治安良好,但我還是擔心她的安危。自小女上班,夜晚就寢前我為她禱告,這已然是一種習慣,若沒禱告,仿佛沒把事情辦妥,無法安心入眠。
2021辛醜年拍全家福,我們四個人穿紅T恤,躺成一個十字,頭碰頭,長女拉長自拍棒,我們對著懸掛上空的手機微笑,效果甚好,可惜五缺一。迎來2025乙巳年新年,一家人齊了,我們重拍全家福,哢嚓聲中,為我家的團圓留下珍貴身影。
新年轉眼過去,我和妻載小女去機場,下車時她說新年的機票太貴了,明年不回家過年。望著小女沒入機場的背影,我有感父母子女的緣分大抵是這樣——有聚有散,聚時喜悅,散時惆悵,散了盼相聚,聚了恨別離;
這聚與散之間,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與牽掛,絲絲縷縷,綿綿嫋嫋,歲月悠悠無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