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家常飯,牽連著一家人的幸福與溫暖,也常常牽動著人們善於懷舊的情感,喚醒匆忙拼搏中淡忘故園的城市人,想念家園,如同回味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漿水面。
在市場大潮中奔波起落的現代人,很多時候在外有飯局,或是有很多不能回家吃飯的理由:路遠車擠不方便,沒時間,工作使然,需要應酬,圖享受、嘗個鮮……
於是,在這個以消費為一大特徵的時代,吃飯,也就特別講究情調、環境和禮節等,一道道豐贍的菜肴,有時幾乎成了點綴、裝飾,或者僅僅是一種心情或渴望的象徵與渲染。飯菜的風味,也兼具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時吃飯就變相成一種人情、交情的鋪墊和翻版,在外進餐便演繹成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請客吃飯,理所當然時興成一道飲食文化的流行色。大家一起共餐,一團喜氣的背後,也不乏這個時代功利化、商業化、市場化的色彩。人在社會,身不由己。無論身處官場,還是市場,或者身陷風月情場,都要請客吃飯,要吃出檔次。為了場面,為了情面,更為了體面,還要吃出品位。食不厭精,吃不厭新。吃得新奇、精緻,活得複雜、勞累。吃出來的效果,很獨特,也很無奈。請客的累,被請的也累,為了不傷感情,只好傷胃。一切紛奢侈靡,總難免留下絲縷虛偽與浮華的印痕。
理性往往催人與時俱進勇往直前,情感卻常常令人不斷地去懷舊和思戀過去。很多事業有成甚至是飛黃騰達者,也難忘窮困潦倒饑餓難耐中吃到的一口飽飯,那幾乎成為他們各自獨特的人生體驗中最難忘最香甜的美味。
不論是富貴之家鐘鳴鼎食的奢華、氣派,還是尋常百姓人家家常便飯的簡樸、清淡,都被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排擠、遺忘,被現代文明所冷落、荒蕪。這也許就是曾經讓我們魂牽夢縈、引以為豪的天倫之樂面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遷,命運裏所註定的一種必然吧——嫋嫋炊煙繚繞飄散,溫馨家園傳出吆喝孩童進餐的呼喚,家人圍著一桌粗茶淡飯說笑談天……那一幕如同水墨畫卷般樸素的田園生活畫面,在我們的視野中漸行漸遠,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對故園生活風情的一種近乎古典式的懷念。
在外進餐友情重,回家吃飯親情香。很多的人在很多的時候都會想起,一定要多抽點時間,帶著回家過年的心情,回家拉家常,吃便飯,讓整天漂泊在外的疲憊的心靈之舟暫且在家的港灣停泊靠岸。那一粥一飯,在我們曾經有著以食為天傳統理念的背景上,更能襯托出我們勞碌的身心所需要棲息和歸依的家園氣息。
![](http://hkw36019d.pic48.websiteonline.cn/upload/gioc-village-waterfall-56894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