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聿涵醫師強調,預防蟹足腫需從日常生活著手,尤其是曾有病史的患者,首重避免皮膚受傷,並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術、紋身與打耳洞,若有傷口應及時處理,癒合期間避免過度拉扯或刺激,發現疤痕有異常增生跡象,應立即就醫...
52歲游先生是一位汽車業務,最近幾年來飽受身上有多處紅腫病灶的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經常有抽痛或搔癢的不適,不敢穿短袖見人,甚至連帶影響到工作上不敢與人互動,造成業績下滑。游先生經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門診評估後,薛聿涵醫師診斷是蟹足腫。經每個月回診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及冷凍治療,加上外用藥膏,半年後多數病灶已恢復平坦,也不會抽痛,讓游先生終於恢復自信,全力衝刺業績。
薛聿涵醫師表示,蟹足腫是一種由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引起的皮膚病變,其特徵是厚實的疤痕超出原始傷口範圍,外觀明顯,可能伴隨搔癢或疼痛,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蟹足腫通常由傷口癒合異常引起,可能的誘因包括外傷、手術傷口、針劑注射、打耳洞及青春痘。當皮膚受損後,纖維組織過度增生,生成過量膠原蛋白,導致疤痕逐漸擴大,超出傷口邊界。特定族群如深膚色者、年輕人及有蟹足腫家族史者風險較高。常見的誘發部位包括胸前、肩膀、耳垂與背部等較易受壓、拉扯的部位。
薛聿涵醫師說,蟹足腫的常見症狀包括:一、外觀異常:皮膚上出現明顯增厚的紅色或紫色疤痕,質地堅硬。二、搔癢與疼痛:疤痕部位常伴有間歇性搔癢或抽痛感,影響日常生活。三、功能受限:若病灶位於關節附近,可能影響活動範圍。
薛聿涵醫師指出,蟹足腫治療需根據病人的病灶大小、部位及症狀程度制定,以下是幾種常見方法:
1.類固醇注射—局部注射類固醇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抑制纖維組織的增生與膠原蛋白生成,幫助軟化與縮小疤痕。通常每月注射一次,需數次療程才能達到平坦與減輕症狀的效果。
2.冷凍治療—使用低溫冷凍病灶,破壞異常組織,適合較小的疤痕。治療期間可能有短暫的不適,需視病情決定療程次數。
3.染料雷射治療—此方法通過選擇性破壞疤痕內的血管,減少血液供應,進而降低疤痕組織的增生與紅腫。需多次治療,效果漸進。
4.矽膠貼片與藥物貼片—矽膠貼片能提供持續的壓力,減少疤痕增厚。類固醇貼片則可進一步抑制纖維組織增生。
5.肉毒桿菌素注射與手術切除—對於嚴重或反覆復發的病例,可考慮肉毒桿菌素注射來減少張力。此外,手術切除是選項之一,但需配合術後放射線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薛聿涵醫師強調,預防蟹足腫需從日常生活著手,尤其是曾有病史的患者,首重避免皮膚受傷,並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術、紋身與打耳洞,若有傷口應及時處理,癒合期間避免過度拉扯或刺激,發現疤痕有異常增生跡象,應立即就醫,及早接受治療。蟹足腫儘管影響外觀與生活品質,透過及早診斷與適當治療,多數病人可獲得顯著改善,結合藥物注射、雷射治療及日常護理,病人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拾健康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