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綜合醫院持續照護糖尿病病友,自2004年開始成立海豚糖支持團體,迄今已服務無數成年的糖尿病病友,但對於許多小糖友與其家庭來說,也很需要團體間的支持。有鑑於此,兒童醫學部兒童內分泌科近期成立兒科病友會,並舉辦第一屆「醫童控醣歡樂趣」活動,向大家介紹如何從飲食中控制醣分攝取,另外安排小糖友與媽媽進行控糖經驗分享。中午更直接帶小糖友到便利商店購買午餐,認識食物成分標示,學習健康飲食選擇。更進一步了解數位醫療照護”精準控糖、無痛注射不是夢”的有效控糖新方式。
帶小糖友到便利商店購買午餐,認識食物成分標示,學習健康飲食選擇
小糖友與媽媽進行控糖經驗分享(僅一張共用)
兒童內分泌科蔡維鍵醫師表示,人體的胰臟會分泌一種賀爾蒙稱為胰島素,當胰島素不夠或缺乏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得到利用,因此血糖濃度異常上升而造成第1型糖尿病。糖尿病發生大致為遺傳、肥胖、飲食不當、或藥物等原因造成,目前常發生在兒童或青春期的多為第1型糖尿病,但近年來因為飲食西化和高油、高糖食物超量攝取,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也使第2型糖尿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多吃少動」的現代人生活模式,使日常能量消耗少,這些多餘的熱量便轉為脂肪堆積各處,以致於胰島素作用受阻,身體要更賣力地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長期下來胰島細胞便負荷過度,導致越來越多孩子因肥胖問題而在小時候就罹患第2型糖尿病。罹患糖尿病要避免五大併發症的發生,其分別為心臟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與牙周病,控制穩定的血糖就可以減少並延緩併發症病的發生。然而,過度嚴格控制血糖,也會大大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因此有效地精準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兒童內分泌科蔡維鍵醫師進行衛教講座(僅一張共用)
因為血糖值會隨著飲食、生活型態而有所變化,養成自我血糖監控,定期正確地量測血糖,才確保血糖在正常控制範圍內。定期量測血糖以往需要用指尖採血方式,來量測血液中的葡萄糖,但每次都要扎針感受到疼痛,連成人都會抗拒更何況是孩童;因此發展出了連續血糖監測(CGM),只要在患者身上安裝一個約50元硬幣大小的感應器,儀器上的探頭在第一次裝設時就會植入到病患皮膚下監測組織液間的血糖變化,結合手機APP與雲端就能清楚獲得24小時血糖曲線變化。儀器會每5分鐘傳輸一筆血糖值,在不需要頻繁扎針的情況下,掌握自己血糖的變化,在高低血糖的發生前提前處理,避免血糖值波動幅度太大,讓血糖值更加穩定。
而當血糖過高就需要胰島素來恆定血中葡萄糖,因此需要施打胰島素來避免危及生命。但傳統胰島素治療需學習正確的打針技術與相關知識,避免扎針不當而將藥物打入肌肉層或血管內,對孩童來說非常不容易,往往需要家長或親友的協助,然而打針的疼痛感也常常讓孩子產生恐懼,而抗拒治療,對生活也造成影響,因此新型態的注射科技可以減少每日皮下注射所引發的疼痛與壓力。現在除了發展出艾伯特注射端口,是一種利用固定注射點,幫助患者更輕鬆進行胰島素注射,約3天換針一次,減少皮膚穿刺次數;另外更進一步發展出自動胰島素輸注系統,還可以聯結CGM針對血糖素據來調整胰島素並自動輸注,協助糖友精準的控制血糖。
大合照(僅一張共用)
蔡維鍵醫師指出,糖尿病的精準醫療目標就在於減少血糖的變異度,精準地針對血糖過高或過低提出治療建議,與糖友或家長共同討論最適切可行的改善方式。呼籲家長若發現家中孩子越吃越瘦、容易口渴並且尿量變大或體重過重且脖子黑一圈洗不掉等異常情況,就要儘速就醫,經由專業醫療檢查來找出原因,儘早開始治療、控制,減緩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