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林玉山逝世二十週年紀念展 7.17-9.29
來源:轉載自 長流美術館 | 記者/作家:Chanliu | 發佈時間 :2024-07-27 | 378 次瀏覽: | 分享到:
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與林玉山老師,師生之誼深密。黃館長於1973年開始經營畫廊,為了進一步了解水墨畫與膠彩畫的奧妙...



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與林玉山老師:師生情深,畫墨之道


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與林玉山老師,師生之誼深密。黃館長於1973年開始經營畫廊,為了進一步了解水墨畫與膠彩畫的奧妙,便正式拜林玉山老師學畫,此後林玉山老師傳授筆墨的技法,講述辨別筆墨之優劣,奠定黃館長鑑定鑒賞書畫的基礎,對黃館長從事藝術事業帶來了深遠影響,成為一生中無可取代的重要貴人。


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與林玉山老師


浪漫醇厚:台灣水墨畫風格的締造者


林玉山大師出身於人文薈萃的嘉義,自小浸淫於藝術創作的環境,一生橫跨清代傳統繪畫的啟蒙、日治現代繪畫的洗禮及戰後中國文化的滋養,遂能隨心所欲的獨創新意,其崇尚自然寫生的理念與豐碩的文學素養,更能將漢學之詩詞、書法、繪畫融於一起,引入世界性的藝術觀與專精的東洋畫技法,在創作上開拓了多元的面向,早年雖以膠彩畫成名,仍能突破舊有窠臼,把中國畫雄渾的水墨藝術詮釋,提昇到另一番嶄新的境地。

林大師繪畫,並非全是隨性的新奇,亦非逸筆草草的感動,在漫長的藝術創作歷程中,從文人、寫意、寫生再轉回文人畫,每一次創作風格的轉折延伸,都蘊含了宏觀的建構,他先後負笈東瀛兩次,有完整的學院藝術教育,從傳統保守的中國藝術傳統出發,浸濡東瀛文化之後又與中原文化接軌,還原再蛻變,將客觀自然景物,轉入了主觀的內在心象,成就了東方寫生的技法,從創作中我們看到了嚴謹的學院派風格,流露筆端的卻是流暢的浪漫情懷。



摹物寫形:寫生論的自我實踐


林大師崇尚寫生、講究筆墨功夫,其實踐方法是從仔細觀察入手,再將所寫生的標的重新佈局、去蕪存菁、重點的加強,筆墨的運用,務使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從下筆、運筆到起筆,加上用筆的抑揚頓挫,遲速轉折都要恰到好處,痛快淋漓;用墨也是要求濃淡乾濕變化自如、墨韻豐富而得自然天趣,值得細細品賞;他也注重創新變法,在透視、光影、顏色、立體感上具有西洋繪畫的特色,而在岩石的描繪上仍然保有水墨的筆法,巧妙融合中西繪畫,他的繪畫題材寬廣,除了花鳥蟲魚、人物走獸,乃至山水風景甚至抽象、造境都有嘗試,其傳統筆、墨、章法等技巧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無論工筆、寫意、膠彩或水墨均臻化境,成就了他多元而豐富的藝術內涵,充滿生命力,如日治時期對於常民生活的表現,容納中國傳統繪畫與日本繪畫及西洋寫生技法,再以在地觀點詮釋台灣的特質與土地的人文風情,一生創作也貫徹實地景物寫生的理念,創作題材多元且無所不精,其藝術成就在近代台灣美術發展史中有特殊的地位,其淡泊謙沖的人格及豐富精彩的作品皆足為後人典範。



惟妙惟肖:台灣鄉土人物的描繪


林大師對人物之描繪,不管是親人或一般庶民,以及台灣人特有的身材、體型與臉孔特徵,還有服飾、髮型、配件、生活或工作之器具,都能以一種既細膩又生動的筆觸呈現,甚且強調日常生活中平實親切的樣貌與農業社會中勞動的美感,而這些人物題材又以女性居多,將在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女性純樸素雅與刻苦耐勞的特質強化,表現出不同於仕女畫優雅的另一種意涵,而這些畫面都是林大師以近距離的觀察與土地對話,透過生活經驗所見小人物的特寫,將台灣人樸實又辛勤勞動的精神表露無遺,並且將在時代環境下台灣社會的脈動轉化為藝術形式的表現,建立起他個人具地方色彩的繪畫風格。


林玉山 <歸途> 1944年 水墨膠彩紙本 125x168c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典藏


出神入化:為動物造像的妙筆


林玉山大師在畜獸題材的品中,水牛或黃牛是重要的主題,也會搭配日治時期台灣工業與經濟作物蓖麻、甘蔗等,不僅強化台灣本土象徵,也將時代的背景意涵納入其中,其他如猴子、獅子、老虎、軍犬等也是他在溫文儒雅之外喜歡用來表現靈動活潑或勇猛氣勢的題材,他會前往動物園或訓練所等處實地觀察及速寫,貫徹實物寫生的創作理念;所以他的老虎不是虎虎生風,就是威震八方,有些則未嘯而風生令人不寒而慄;而畫虎子情深或全家福則又慈祥和樂、溫馨感人;乳虎則天真活潑宛如小嬰兒般惹人憐愛,林大師所畫的虎,不但皮毛堅韌,有骨有肉,架勢十足,萬獸之王的威風凜凜與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度躍然紙上,另外獅、豹、牛、鹿、羊、犬、猴,甚至兔子、松鼠、老鼠、游魚、小蟲、游魚等等,皆能觀察入微,掌握個體的特色和神韻,捕捉優美動人的剎那儀態,既使是傳說中的龍、麟麟等傳說中的靈獸,他也都能讓牠們神龍活現,生氣蓬勃,成為永恆的藝術品。





活靈活現:在花鳥世界拓新境


台灣禽鳥也是林玉山大師常描繪的題材,也都是大師為人所稱道的絕活,例如麻雀、家雞、白頭翁、水鴨、蒼鷹、貓頭鷹,以及早期鄉村常見鷓鴣、斑鳩、環頸雉與鴛鴦等約數十種,對於各種禽鳥的生態,包括啄食、飛翔、跳躍、爭鬥、鳴噪、戲水、靜佇等皆有深入的觀察與精緻鮮麗的描繪,各種情狀都能生動活潑地在他筆下重現,另外花草樹木也是林大師的專精,四君子、松柏、楊柳等傳統題材自不在話下,因為寫生的功力深厚,舉凡所有的奇花異卉,都能入畫,如:蝴蝶蘭、洋蘭、杜鵑花、鳳仙花、牡丹、山茶、蔬果等祇要看得到的都能精彩的一一畫出;除此之外四時節氣的變化如春夏秋冬、風霜雪露、晴雨陰晦,早午晚夜等氣候溫度環境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現出來,讓人從小小生靈與奇花異卉中,見到天地的生機與生命的力量,也充分表現出大師醇厚的個性。林大師在處理花卉植物、禽鳥等作品時,畫面之構圖常以視覺主題聚焦的形式呈現,將描繪的主題置於畫面的中央,在主體精細的描繪表現靜與動的態勢,在形象神的追求之外並賦子個性,最後在襯景的增添處理,更使主體與背景產生密切的聯結,以及內心想要表達的氛圍與意象。






水光山色:從鳥瞰遠視到近景平視


林大師在山水畫的創作上,日治時期比較集中於家鄉景象深切關聯的作品,表現豐富的風土色彩,畫面構思比較會以高空俯瞰的視角呈現,當時的風景寫生作品,大多描繪嘉義地理景觀與生活土地情感的聯繁,是大師對於鄉土豐厚的情感,處處可見身臨其境的人文關照,也可以從其中窺見當時的地貌景象與生活情景;相較於日治時期的風景畫所採取的「鳥瞰遠視」的構圖,林大師在戰後風景畫的構圖較常以「近景平視」的方式來表現,也就是從自然景象中擷取其中作專注的區塊,全神貫注且簡潔凝聚的呈現地景面貌的態勢、紋理及意境,此種構圖意念表現出林大師對於每一所見自然的看法,也成為其山水畫的個人特色;1970 年代之後,林玉山隨著赴國外旅遊機會的增多,面對歐美或東南亞與中國各地風光,常心有所感,也創作了不少異國風土民俗的作品,更難能可貴的是大師的山水風景是獨樹一幟的,不僅大勢磅磚、氣象萬千,且是與傳統山水截然不同的真山真水,無論是台灣的高山,大陸的黃山、長江三峽、天池或喜馬拉雅山,印度、歐、美、非及東南亞風光,都能幅幅精彩,各具特色,讓人如臨其境。






長流美術館 - 林玉山逝世二十週年紀念展 7.17-9.29

詳情請至:

https://www.chanliu.com/2024/07/06/%E6%9E%97%E7%8E%89%E5%B1%B1%E9%80%9D%E4%B8%96%E4%BA%8C%E5%8D%81%E9%80%B1%E5%B9%B4%E7%B4%80%E5%BF%B5%E5%B1%95/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