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苑囿水系回環的動靜
魚們異常受活
沒人看見魚們爽爽甩籽的瀟灑
但密密麻麻的魚群
一波波追趕岸上人影
它們只剩下躍過荷花叢
搶叼並驗證遊人手裡的真誠
即使撲空
也演一個跳龍門的傳說(注1)
魚在盧廉若公園太幸福(注2)
沒有被釣具和張網挖坑的風險
自由自在生活
就像百年前這裡主人的閒適
三妻四妾可勁生娃
不經意間甩出一堆兒郎閨秀(注3)
滿園四季春
紅男綠女歡
這裡風尚流傳著
百年作育的芒果木棉還有
金竹奇石故事
繁盛的榮景目光可及
風生水起的先進引動時局
孫文駐節起了個開頭
濠境的精英紛至遝來愛屋及烏
同盟會的天下觀撒豆成兵
同善堂善念瓜熟蒂落
水中的魚兒悠哉悠哉
岸上的遊旅者荷亭醉景
沉靜之美秀過春草回廊養心屋
風的耳語嚶嚶古典
五十件盧氏物品陳列
靜候來訪者探尋礦藏的興致
盧怡若赴台的圖片多多(注4)
牆上走下來的文字忠實敘事
同時扮演啟迪與復活……
(注1:龍門,特指鯉魚躍龍門故事。龍門位於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和陝西省韓城市城北32公里禹門口,是“鯉魚跳龍門”的出處。《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範·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人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再後來比喻逆境奮發,勇敢挑戰現實。俚俗“鯉魚跳龍門”,也是說鯉魚有喜歡跳水的習性。當代科學家們分析,魚跳一是由於周圍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如地震災害發生前夕,地球磁場發生變化,魚感受到威脅,為了生存而產生本能反應。二是生理變化,繁衍後代使然。當魚到了快要繁殖的時候,體內就產生一些刺激神經的東西,使其處於興奮狀態,特別喜歡跳躍。四川省長江水產資源調查組著《長江鱘魚類生物學及人工繁殖研究》一書稱:鱘魚產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溫較低,流速較大,流態複雜,河道寬窄相間並具石礫底質的急灘地帶”。而晉、陝兩省交界處的龍門一帶正具此地貌特徵,自然成了黃河鯉魚集中產卵的理想場所,有觀測鯉魚跳水高者達5米。另:有說鯉魚跳龍門故事在洛陽孟津。)
(注2:盧廉若,澳門顯達。祖籍廣東新會潮連鄉蘆鞭村,曾經的澳門商會和鏡湖醫院慈善會值理會主席。辛亥革命後,盧氏曾捐資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1912年5月下旬,孫中山訪澳三天,應邀下榻盧園春草堂, 並在盧園會晤澳督主教等中外人士。盧家與孫中山原配盧夫人為同宗,家族與孫中山有著別樣的親密度。盧廉若公園,昔稱為娛園,是盧華紹、盧廉若父子先後聘請香山文士劉光廉為之設計興建,1903年籌建,1904年正式動工,至1925年完成,其規模之大為澳門私家花園之最。該園於1973年由澳葡政府收購後改建為公園,於1974年啟用,雖面積已不及原娛園的一半,仍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園是目前澳門最有文化氣息的休閒園林。)
(注3:指盧廉若父親盧華紹兒孫滿堂。盧華紹,清末澳門富商,在澳門經商發跡,因其小名盧耇,故亦稱盧九,乃澳門第一代賭王,也是當時的華人代表。生前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捐辦平價米糧與義學,捐贈鏡湖醫院、同善堂等澳門慈善組織,曾獲葡萄牙國王授予騎士勳章和Vila Viçosa勳章。其去世後侄輩敘其生平,言其“清授榮祿大夫,配室歐陽氏清封一品夫人以賢淑著稱,妻勝雖多而群處和集,故子孫甚衆,有子十七人,女十二人,孫男女尤夥,長子鴻翔(即盧廉若),廩貢生員,葡國授基利斯篤一等爵士;次子宗璜,辛醜解元,民國成立,推為澳僑首屆國大代表;三子宗縉,六誦芬俱,順天舉人,其餘子孫多顯者四興…(當中有)游學英倫為大律師,仕至監察廳總長,有政聲”……】
(注4:盧怡若,盧華紹三子,盧氏家族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尊稱為革命老人。其長期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晚年走訪台灣,受到蔣介石高規格接見。現盧廉若公園內養心堂展室展品,大都由其家人和海外盧氏後裔捐贈。)
孫中山先生曾駐節的“春草堂”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