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不只用來洗碗,也是創造時尚美感的編織材料!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今(20)日上午舉辦絲瓜絡取纖梭織示範活動,邀請織布玩創意工作室吳品慧老師進行示範教學,當學員看到生活中平凡無奇的絲瓜絡,經過纖維抽取技藝及編織技法,蛻變成為兼具質感和美感的編織素材,都迫不及待自己動手體驗,樂在其中。
絲瓜絡經過切割和輾平等工序製作成實用的杯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臺灣絲瓜盛產於5-11月,是家家戶戶飯桌上的美食,但過熟老化的絲瓜,通常會留在棚架上長至咖啡色後採收,將皮與肉分離,做成絲瓜絡(菜瓜布)刷洗廚房、碗筷或洗澡。其實絲瓜絡除了具有耐水、耐刷的特性外,也具有立體的質感與肌理,可以呈現獨特的美感,而成為工藝家喜愛的創作材料。目前正在纖博館舉辦的「織布機三部曲(二)高機織物探索展」,就展出一件由吳品慧老師以絲瓜絡、苧麻線和棉線製作的織片,表現絲瓜絡多元應用的可能性。
絲瓜絡變身為創造時尚美感的編織材料
「絲瓜絡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纖維織品,兼具實用與美感價值!」吳品慧老師說,絲瓜絡具有立體厚度,容易創造立體造形,再加上特殊的網狀組織,各面裁切會出現不同的紋路。絲瓜片的良好透光性與結構力,結合苧麻線、棉織線等其他種類的纖維,透過適當的編織技法,可以應用在燈罩、屏風、餐墊及掛飾等設計上,表現自然有機的紋理和獨特優美的質感,也能為時尚產品創造畫龍點睛的效果。
今天活動中,吳品慧老師親自示範自創利用製麵機,進行切割和輾平絲瓜片等工序,將絲瓜絡從圓柱體變成片狀,再與棉麻線交織出具有蓬鬆感且能呈現天然絲瓜紋理的透光性織物。吳老師進一步說明,絲瓜絡正面纖維以橫向為主,質較鬆軟,背面纖維則以縱向為多,纖維較粗硬,藉由分割成片狀和利用不同的編織技法,變化相當豐富,但搭配的材料不能太多,才不會喧賓奪主。
吳品慧老師(左)指導學員親自體驗絲瓜絡編織技法
文化局指出,「織布機三部曲(二)高機織物探索展」介紹從1970年代至今,臺灣運用高機發展出的外銷藺草產業、原住民當代織物、植物纖維織品設計實驗成果、時尚千鳥格織紋應用、高雄田寮崇德社區發展協會黃麻復育織品和幅新手織兒童教育織品等。接著7月13日將辦理「惡地文創-高雄田寮鄉崇德社區黃麻編織工藝復育振興經驗分享」座談會,以及8月10日「千鳥格紋編織手作活動」,相關活動訊息及線上報名可至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正舉辦高機織物探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