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地震主因新發現與如何預防
來源:文/嘉義高中 蔡茗科 | 記者/作家:編輯 | 發佈時間 :2024-03-06 | 117 次瀏覽: | 分享到:




近來地震頻傳如2月29 日朴子發生4.6級有感地震,加上北部地區路面無故出鮮大凹洞,民眾恐慌心態逐漸發生,在石川地震所產生「能量如125顆原子彈」,石川遇到139年來最大的地震,專家分析釋放的能量可能像125顆原子彈,台灣自2024年至今約兩個月,僅發生過4起「顯著有感地震」,測未釋放的能量高達約8顆原子彈,台灣位在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交界,板塊運動頻繁,才造就全台各地溫泉名勝,但也因此常受地震所擾。嘉義高中 蔡茗科指出: 台灣地震成因主要有3大類,分別是板塊交界、斷層錯動(如西部地震帶)、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的深層地震(如東部地震帶),當岩層破裂釋放能量,就會造成地震。


而發生的原因,嘉義高中 蔡茗科指出:是地下水上升移動斷層為主要原因。基本上發震原因是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台灣都在板塊邊界,也都是因板塊運動形成的地震,不過兩者板塊不同,日本是菲律賓海板塊、北美板塊、太平洋海板塊、歐亞板塊;台灣則是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邊界,嘉義高中 蔡茗科蔡根據其父親 蔡昆凌博士過去發表在國際期刊就提出傳統的地震預測方法僅具有58%的準確度,如果以衛星影像監視用以追蹤山崩和水源變化判斷發生地震的資訊(89.7%的準確度)傳給氣象站跟地面電信業者的基地台讓民眾可以在可能發生地震的機率高低去爭取更多疏散的時間,這也是目前最有效以科技去發揮最佳化的方法因為這種方式最不受地理疆界的限制,有助於更精確地推估發生地震的規模與可能影響範圍。所以衛星監視提供了全面且即時的資訊。 


從台灣集集大地震(深度:7.5公里)到日本阪神大地震(深度:7.5公里)和克什米爾大地震(深度:12.5公里),嘉義高中 蔡茗科認為還可以以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預測能力(約83%準確度)。預測能力在地震前的預測與衛星數據相比對更可精準提升預測準確度到91%以上,將更有效降低災害避免遺憾的發生。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