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如夢似幻,細膩、浪漫、優美,具有莊子哲學意境的《漂浮》;浪花拍岸,濤聲清亮的《海岸》,仿佛令人身臨其境;多倫多11月的初冬不僅僅是初雪飄逸,還有《向日葵》在不知疲倦地回味著金秋的陽光;而《互相》更是明確宣告著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生生不息的人類大同理念;Muskoka 對加拿大華僑華人或許更有一種《亙古》的意義,因爲這是中國人民熱愛和懷念的白求恩大夫的故居所在地;生活如詩如畫,城市可以是一首浪漫的愛情詩,可以和人類一起呼吸、相親相愛,《藍色屋頂》就是城市和人類在默默調情;安大略是風情萬種的千湖之省,但生活不全是詩篇,不安分的暴風雪會不期而至,試探安大略的韌性,《悲壯之魂》的持續生命力,充滿著生命的哲思與意味;《洛磯初春》既展示加拿大粗獷、奔放之美,更抒發殘雪消融、嫩綠帶著鵝黃的植物那種柔媚和整個景色的剛柔之韻律;道就是光,光就是道,《道藝》把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壯麗和追求表現得淋漓緻盡;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它面前,生命是多麽脆弱無助,人類文明進化的道路是如此漫長,仿佛永遠走不出黑暗。《天問》發出法國藝術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之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到那裏去?;曆史悠久的加拿大聖約翰皇家劇院在《廣場一隅》的中國筆法下呈現出細膩、朦朧的意象,別具風情,是一幅中西合璧的新景觀。
以孫昌茵、馮玉薇、蔡葵、左晉、卓曉光、李茂春、王世永、張平、石甫、任婭等10位加拿大老、中、青華僑華人藝術家創作的10幅繪畫、1幅書法爲主題,題材橫跨東西方、穿越萬年時空的藝術交流活動,於今日晚上在多倫多藝術和數字俱樂部舉行。
美國科學期刊《自然》網站於2018年9月12日發表了來自南非的一篇報道,題目爲《南非布隆伯斯洞穴發現7.3萬年前的抽象繪畫》,把人類早期繪畫史推前到7萬多年前,而在科技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技術已經進入3.0時代,非同質化通證–區塊鏈網絡裏具有唯一性特點的可信數字權益憑證NFT(Non-Fungible Token)的廣泛應用,則爲人類繪畫等各種藝術品的收藏、交易、投資開辟了經濟和藝術影響力的新平臺和新媒介。藝術和NFT相遇,藝術穿越人類科技的偉大時空,由加拿大華人畫家、小提琴家、NFT技術實踐者龐志廉主講的《藝術品NFT技術的運用》也是本次藝術交流活動的另一個重要話題。
國際藝術和藝術家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ts & Artists)主席、加拿大七人畫派傳人、油畫家家邁克爾•簡森( Michael Janzen )和他的妻子、《國際藝術新聞網》英文編輯丹妮爾·瑪麗·諾瓦克(Danielle Marie Nowak),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基金會副主席李來勝,加拿大 ICAN Arts 藝術館董事、收藏家王德江,多倫多大學藝術博士研究生周蟲等嘉賓和《國際藝術新聞網》、《加拿大和世界報道》、《健康生活報道》等專業新聞媒體機構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藝術家合影
藝術家和嘉賓合影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10位元藝術家先後分享了各自作品的創作構思。
● 孫昌茵超現實主義油畫欣賞《漂浮》(Float) 系列之一
作品示意著人們追尋夢想的漂泊人生,在人生的際遇裏,在尋根的路上,就像到處漂泊的魚兒,遷徙流浪……直到我們走出一開始的幻想泡泡,找到內心的安甯,我們都是勇敢的追夢者,憧憬著對未來的無限希望,最終我們終將蛻變成全新的自己。 畫家畫出了觸動心靈的人生哲理,寓意引人深思。
孫昌茵分享《漂浮》
《漂浮》系列之一( Float)
● 馮玉薇《海岸》(Seacoast)
崎嶇多變的山巒,屹立在浪花飛揚的海岸上,近處的浪花不時地湧上沙灘,相互追逐嬉戲著,撞擊著礁石,仿佛能聽見浪花輕輕拍打岩石的聲音。馮玉薇以山爲依託,錯落有緻地與美麗壯觀的風景相結合,産生了一種十分獨特的視覺感覺,令人歎爲觀止。該作品參加美國第三屆國際風景藝術大賽,榮獲HONORABLE MENTION獎。
馮玉薇分享《海岸》
《海岸》 (Seacoast)
● 蔡葵《向日葵》(Sunflower)
風景創作除題材之外主要是在追求形式,追求畫面的靈動性和張力關系。畫家選擇向日葵有潛意識的存在,有對向日葵性格的沖動。
向日葵顧名思義向著太陽生長,這是它秩序性的特點,由於方向的一緻性畫面容易出現呆闆的情況;而油畫《向日葵》的畫面秩序是在運動中建立的,強調畫面佈局結構和視覺張力關系,忽略向日葵的方向性一緻性的秩序,追求花頭百態,構建藝術的次序;畫面上,向日葵有盛開的,也有近凋零的,這種佈局實際上增加了時間感回味的意味。畫家在藝術創作中注重畫面的生態、動態、姿態,打破常規,別具一格。
蔡葵分享《向日葵》
《向日葵》( Sunflower)
● 左晉《互相》( Together)
這幅作品畫面用了三個層次來表達主題,第一層用底色描繪了遠古消失的恐龍等生物以及那個早已經毀滅的舊地球,從古到今,把時間距離拉開了。
第二層畫了一個抽象的人物頭像,回顧遠古消失的世界和一切,今天的人類應該感到慶幸。
第三層又畫了一個頭像,微笑的眼和嘴。一個藍色的眼和一個紅色的眼,一個藍色的嘴和一個紅色的嘴。藍色和紅色隱喻不同的智慧、人、性別、性格等等。或許一個人是孤獨的,但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我們還有同類,還有彼此,人類應該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生生不息。
盡管這幅作品創作於2016年,正是今天疫情流行、風雲變幻、波詭雲譎的國際背景下,對人類合作、相互關愛、攜手前行的期盼。地球和人類,人類和彼此,從古到今,時空跨越,令人唏噓,令人沉思。作品用簡單的色彩和抽象的構圖講述了複雜的、跨越種族、國界、物種和時空關系,啓示著人類進化的未來。
左晉分享《互相》
《互相》( Together), 2016
● 卓曉光《亙古》( Muskoka No.25)
Muskoka 在加拿大多倫多以北一百多公裏的地方,這裏森林廣茂,大小湖泊星布其間,是白求恩故居之地,也是加拿大七人畫派(Group of Seven)足跡之地。形色各異的岩石藏身林中湖畔,也有因道路的建設而開山劈石,山岩展現出別樣的形態,無意地雕刻出人類的痕跡,傳述說著不同的故事,被切割而堅硬的棱角和原始園潤的表面組合起來像是一個個被不經意創作的岩石肖像。
冬去春來,恒古地矗立在那兒守望著時光,畫家被這岩像深深吸引駐足,並將它們一一呈現筆下,畫家獨愛這岩石,周邊的一切秀麗似乎都不再重要。
卓曉光分享《亘古》
《亘古》系列之25 ( Muskoka No.25) Watercolor 55cm x 75 cm
● 李茂春《藍色屋頂》(Blue Roof)
人與人溝通在於心靈間的相互感同,溝通源於五感,五感透過不同媒介傳達,美食通過味覺,花香通過嗅覺,美景經由視覺,詩人、作家由字裏行間而至心靈,音樂將樂符成曲,畫家則呈現畫作於人視覺相通。
繪畫是視覺藝術的一員,視覺的沖擊使觀者有所共鳴,表達方式與承接深淺因個體千面萬化。
作品醉心於人自身的律動美,人體的協調美,動態美,相骨美,膚色美,情感內心外洩於表的美都是畫家入畫的獵物,畫家由眼而心去感受,以畫筆捕捉呈現於作品中,讓觀者體驗共鳴。
畫家執著於或人爲或天然而成的律動,對畫家而言,律動有色彩黑白,有構成塊面,有線條堅柔。城市風景這一系列作品是畫家對人爲的律動有感而發,它展現曆史留痕,展現城市呼吸,色彩,光影,線條律動交織,每座城市每道風景都有它獨特的情懷,希望觀衆透過畫作的視覺感受去感悟。
李茂春分享《藍色屋頂》
《藍色屋頂》(Blue Roof)
● 王世永《悲壯之魂》(Soul of Tragedy)山水畫
《悲壯之魂》山水畫,在造型、構圖、筆墨等繪畫語言及內涵上,既運用了中國畫技法等元素,又在畫面中體現出光感、體積、光線形象、空間布白等美感,有傳承更有創新。
細品這張作品,中西融合,畫面具有強烈的震撼力,有一種蒼茫、神秘、悲壯之美的生命精神力量,哲思、文化、靈魂之內涵。畫面中點、線、面構成,詩情畫意,筆墨靈動,空白處希望之光在水面綻放。
此作品,選取安省奧沙華湖灘一場面,岸邊許多被風暴摧殘、傾倒的枯木蒼涼而頑強,盤根錯節卻有力量。
作品在形式上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模式化、符號感。打破了傳統繪畫傾向唯美,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人世間無比美好的東西。而從整體上衍生出悲壯之美的意蘊與對生命的哲思,引人共鳴與思考。獨辟蹊徑,追求生命中的變與永恆。是拒絕平庸、拒絕同質與重複的新驛站,新起點,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與觸及藝術靈魂的震顫力。也向人類社會展示大千世界的魅力及生命的哲思與意味。
Soul of Tragedy is a landscape painting. In terms of painting language and connotation, such as shape, composition, brush and ink, Mr Wang is not only using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its elements, but also reflects the sense of light, volume, light image, space white and other beauty in the picture. There is not only cultural heritage but innovation.
A closer look at this work,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picture has a strong shocking force. there is a vast, mysterious, tragic beauty of life and spiritual power, the connotation of philosophy, culture and soul. The dots, lines, and surfaces in the middle of the picture are composed of poetic and pictorial. The strokes are smart and flexible. The light of hope blooms on the water in the blank space!
This artwork selects a scene from a lake beach in Oshawa, Ontario Canada, where many intertwined dead trees devastated and dumped by the storm are desolate and tenacious, but they are very powerful.
Artist Wang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pattern and symbol in form. Instead drawing only beautiful mountains, rivers , flowers ,trees, plans,this artwork attracts us by dead trees ,the power of the tragedy, connotation of tragic beauty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life are derived, which resonates and thinks: find a unique way to pursue change and eternity in life. It is a new post station that rejects mediocrity, homogeneity and repetition, a new starting poi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reates a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appeal and tremor touching the soul of art. It also shows the charm of the world and the philosophy and meaning of life to the human society.
王世永分享《悲壯之魂》(Soul of Tragedy)
《悲壯之魂》(Soul of Tragedy)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68 cm x 138 cm
● 張平《洛磯初春》(Early Spring in the Rocky Mountains)
《洛磯初春》,表現加拿大洛磯山脈初春的景色,藍天白雲下躺著寂靜的山巒和湖泊,殘雪消融在陽光之下,嫩綠帶著鵝黃的植物已經展現出初春的景象。畫家用中國畫的畫具和顔料以及表現技法,畫在自己製作的有宣紙效果的油畫布上,這是畫家在洛基山寫生的作品。
畫家的根脈吸吮中華文化的營養,中國繪畫的水墨淋漓的意味,礦物顔料和植物顔料的特殊表現特徵,其次是畫家處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營養中,藝術生命得到了更加豐富的滋養,多元文化在繪畫藝術中相遇,碰撞,融合,成長……,畫家的畫中,融合了西畫的繪畫技法和畫材,試圖用更寬泛的材料和技法尋找更廣泛的接受者。畫家這個階段創作主要傾向於對藝術語言的探索。
傳承根脈文化,聚集多元文化的能量,彙入人類文明總能量場。這是畫家對自己藝術價值的認識。
“Early Spring in the Rocky Mountains” shows the scenery of the Canadian Rocky Mountains in early spring. Under th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lie silent mountains and lakes. The residual snow melts under the sun, and the green and light yellow plants have appeared. The scene of early spring. Artist uses Chinese painting tools, pigments and expressive techniques, and paint on her own canvas with the effect of rice paper. This is her sketching work in the Rocky Mountains.
In her paintings, first of all, her root veins absorb the nutr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dripping meaning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speci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pigments and plant pigments, and secondly, when she is in the nutrition of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Her artistic life has been nourished more abundantly.
Multiculturalism meets, collides, merges, and grows in the art of painting… In her paintings, th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of Western paintings are integrated. She tries to use broader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find a wider audience. Her creation at this stage mainly tend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language.
Inherit the root culture, gather the energy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merge it into the total energy field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is her realization of her own artistic value.
張平分享《洛磯初春》
張平《洛磯初春》(Early Spring in the Rocky Mountains)
● 石甫書法《道藝》、意象畫《天問》(Who I AM)
2019年,書畫家應邀爲在韓國全州舉辦的“第12屆世界書藝雙年展”(道 & 氣)主題而創作。
雖然中國是書法的故鄉,但是,韓國率先取得了舉辦世界性書藝雙年展的主辦權,並成爲全球最高專業級別的書法雙年展。也被喻爲專業書法家角逐的擂臺。
書畫家用意象藝術手法,解構“道藝”二字的通常字法,以“國畫”構圖形式、顛覆上下題款位置,用太極意象S型營造“氣”勢、象徵“道&氣”。讓構圖呈S狀態與動勢。書畫家自撰詩句:“鴻鵠遊韓國 神龍聚全州 藝道且雙楫 雲天一沙鷗”題上款;且在黑白二處關鍵之處蓋上自刻的印章。力求形成“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文人畫風範。
此作被展會權威專家認爲:融“詩、書、畫、印”於一爐,既繼承了傳統書法的筆墨精華,又有當代藝術構成意識的創意。是書法藝術國際化的典範之作。
石甫書法《道藝》、意象畫《天問》
《道藝》( Art of light)
2015年11月13日與14日淩晨,法國巴黎及其北郊聖但尼發生連續恐怖襲擊事件。襲擊事件共造成來自26個國家(包括1名中國公民)的127人當場遇難,3人到院後不治身亡,80-99人重傷,368人受傷。其中巴塔克蘭劇院的觀衆被恐怖分子挾持爲人質,造成89人死亡。另外案發當時有7名襲擊者拒捕並以炸彈自殺,法國政府隨後繼續開展追查幫兇的行動。
襲擊事件始於歐洲中部時間11月13日21時20分,3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襲擊了位於聖但尼的法蘭西體育場附近,隨後巴黎的咖啡館、餐館及音樂場所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和大規模槍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宣佈對此事件負責,並稱這是爲了報複法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對IS目標的空襲。法國時任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稱這次襲擊是IS組織策劃於敘利亞、組織於比利時並與其法國同謀實施的戰爭行爲。
11月的襲擊是法國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也是歐盟自2004年馬德裏三一一連環爆炸案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2022年6月29日,法國巴黎司法宮特別法庭針對2015年參與者做出判決,20名被告均被判有罪。
書畫家於當夜創作這幅作品,天問信仰爲何?自問、他問、天問, Who I Am? 正如《聖經》裏天神答道:I am who I am (道就是神)。於是,書畫家以篆書“衟”(道)字爲構成符號,籍用法國納比畫派(Nabis,1890-1900)祖師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代表作品有《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的象徵手法、以二調三原色平塗,將太極之道和太初(神)之道東西二道歸一。表達了書畫家對“道” 的信念。作品呈現出️自問?️他問?天問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那裏去?的人性拷問的意象,期盼引起觀者共鳴,而捫心自問!
《天問》 Who I AM
● 任婭《廣場一隅》( Corner of the square)
《廣場一隅》2013年入選加拿大聖約翰皇家劇院百年慶典的美術展。也是唯一入圍的女性畫家。畫家站在劇院二樓看窗外景色,當時正值秋天,楓葉正紅,景色怡人,百年劇院與門口的小廣場交相輝映,成爲當地地標性建築,吸引很多遊客觀光,本幅作品中西合壁,色彩斑斕,令觀衆杳然漫步在丹青裏。畫家旅居加拿大多年,在傳統國畫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把西畫的技法融於畫面,讓筆下彩繪花鳥具有勃勃生機,豔而不俗,以期達到真臻豔雅的境界。
任婭分享《廣場一隅》
《廣場一隅》( Corner of the square)
● 龐志廉《NFT主題演講》
龐志廉簡要介紹了自己的藝術、企業、媒體三棲人生,以自己通過NFT技術製作的繪畫和書畫作品《鷸蚌相爭》開始主題分享,就NFT起源、NFT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方式、NFT在真實藝術品上的使用價值和應用場景、NFT在真實藝術品上的應用必然會顛覆三千年以來的藝術市場、打造屬於真實藝術家的數碼金融真實藝術的交易所平臺初衷、真實藝術家NFT 平臺的九大優勢,以及它的必然性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龐志廉分享藝術、企業、媒體三棲人生
NFT書畫作品《鷸蚌相爭》
加拿大ICAN Arts 藝術館董事、收藏家王德江發言交流
NFT主題演講後,龐志廉向《國際藝術新聞網》贈送書法作品《允執厥中》,感謝《國際藝術新聞網》對藝術和藝術家的報道與支持,並期望新聞報道保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龐志廉《允執厥中》作品贈送給《國際藝術新聞網》
藝術家分享結束後,12位藝術家揮毫潑墨,攜手合作,共同創作“群賢畢至”書畫作品。
藝術交流活動從下午5點持續至10點30分,藝術家們興緻大發,意猶未盡,在濃濃夜色中依依不捨地道別,並期盼未來和更多中西方藝術家相聚、交流。
孫昌茵潑墨
龐志廉潑墨
王世永潑墨
蔡葵潑墨
馮玉薇潑墨
左晉潑墨
任婭潑墨
卓曉光潑墨
李茂春潑墨
邁克爾•簡森( Michael Janzen )潑墨
石甫題款“群賢畢至”
張平和邁克爾•簡森( Michael Janzen )共同創作
張平和邁克爾•簡森( Michael Janzen )共同創作
本次活動由藝術和數字俱樂部主辦。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增進互相了解成功國小與韓國學校午餐交流 校園捲起一陣「韓流」旋風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商研院致力於推動ESG教育 舉辦「ESG永續助理管理師專業研習營」
2024-11-22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