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臺中慈濟醫院生態復育造景十分療癒人心
來源:記者/朱德清 | 記者/作家:編輯 | 發佈時間 :2022-01-12 | 232 次瀏覽: | 分享到:
臺中慈濟醫院歷時半年從規劃到施工,終於完成臺灣地區首見設置於醫院院區的生態園......................


        臺中慈濟醫院歷時半年從規劃到施工,終於完成臺灣地區首見設置於醫院院區的生態園,整建過程全部以現有土石為基底,更考察醫院後山的淺山動植物生態,串聯逾五公里方圓的生態系統,提供病人與同仁優質的休憩空間。施工總監蔡文松看到後山鳥群飛到園區活動,高興地說已看見初步成果!


        設置於臺中慈濟醫院入口的生態園區,以兩個主要流水區做軸心,依地勢營造出沼澤、埤塘及淺山溪流兩種生態系統。負責整建的半畝塘環境整合公司綠埕總監蔡文松表示,國外許多醫療機構做療癒花園,臺灣也有醫療機構做荷花池或景觀園區,但臺中慈濟醫院的生態地景著重「培育」,及周遭五公里區域的生態連結,強調呈現原生、在地,讓人與景觀有高度連結。其中,水是孕育生態與人文的關鍵。


        醫院大門正前方地勢較平,採用沼澤、埤塘概念設計,以車道、石板無障礙人行道、草坪走道等三個不同高度通道形成三環圈,圍繞水塘。高低錯落的樹木植物,區隔車輛與造景,營造宜人空間。大廳左側延伸至急診通道運用原有地勢的高低差,設計為溪流激盪出潺潺水聲,溪中錯落石頭堆疊多孔隙環境成為水生動物繁殖的空間,利用樹木區隔,鬧中取靜,形成都市難得一見淺山美景。


        慈濟人李淑敏師姊談到引介生態復育造景進入臺中慈濟醫院的初衷,他說遵從證嚴法師教誨,一直深植愛護環境與生態保育理念,看到半畝塘公司建築師江文淵二十年來研究結合建築與生態復育,他們研發水源清淨循環再利用系統,不只草木扶疏,魚、鳥、蝴蝶等昆蟲陸續出現,生氣盎然,真正努力做到與大地共生息,顯現的成果讓人震撼。


        原地施做埤塘溪流並不容易,蔡文松說,先要原地夯實,再手工敷抹黑黏土確保厚薄均勻,接著鋪上厚1.5厘米熱融接合的PVC雨布及不織布,不只防滲水還要節水,等不織布將來逐漸形成生物膜後形成防水層,滋養生態。目前主要以地下水井為水源,園區另設25噸容量的「雨撲滿」,雨季時可儲水,取代井水使用。水池邊也有硝化池以生化棉硝化菌,有效維持水質清澈與穩定,水流進入硝化池前,另設樹葉收集器減少水循環設備堵塞。


        造景植物八成以上都選用臺灣原生種,蔡文松指出,包括孓遺植物水杉、藥用植物梅葉冬青等,都是臺灣特有。其餘兩成是因應造景選用的園藝植物。植物外貌會隨著季節變化,蔡文松表示,主要是讓人能透過視覺觀察到環境變化,感受到四季更迭與大地更親近。


        護理之家資訊專員陳重光因業務須往來兩院區,常經過生態造景步道,得空時也會駐足欣賞淺山溪流,聆聽水聲,在忙碌的工作空檔稍稍放鬆。照服員廖德蓉很喜歡新的生態造景,上下班經過時,偶爾也會拍幾張照片分享朋友。他覺得生態造景很為病人著想,推薦護理之家住民家屬有空可以帶長輩走走,享受優美景緻,也舒緩住民長輩心情。來醫院注射疫苗的張先生經過幽雅造景忍不住多看兩眼,他很少到醫院,印像中的醫院多是冷冰冰的建築,他覺得生機蓬勃的造景對住院病人非常有幫助,可以舒緩住院的心情。


        兩處造景已接近完工,近期植入燈心草、臺灣萍蓬等水生植物,陸續放養石賓、溪哥、田螺等水生動物。不到一周,已發現鳥類、蝴蝶來到生態區,甚至水黽也悠遊滑行。蔡文松表示,如放養魚類開始繁衍仔魚,就表示生態復育造景初步有成,期待能吸引更多物種到來。


        李淑敏指出,醫院病人身體受病痛,心靈也受苦,相信透過生態復育也能療癒人心。因為理念契合,半畝塘江文淵建築師特別以志工身份,不收規劃設計費用,工程款實報實銷,促成創舉。李淑敏相信,病人走進生態復育區聆聽蟲鳴鳥叫與水流聲,放鬆心情觀察植物生長與四季變化,可以體悟無限生命力。他說,生態園區是一個「境教」,能轉識成智,造景水面映著天光倒影,如同澄淨的鏡面現諸色像。不管病人或同仁在園區細細體悟,就能映照佛法「大圓淨智」的境界,得到心靈的安慰。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