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檢視近幾年我國的癌症死亡排行,更可發現同樣結果,可以見得肺癌對於患者的健康衝擊劇烈。 「而肺癌具有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初期肺癌症狀不明顯」,肺癌診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醫學大學張基晟副校長進一步指出:「以非小細胞肺癌舉例,僅有3成5不到的患者在早期確診,但卻有超過半數(53%)患者確診時已邁入第四期;部份屬於第三期的患者,更有7至8成的機會病程會惡化。」所幸,針對肺癌的治療,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尤其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致癌驅動基因,選擇對應的標靶藥物,精準控制癌細胞!
基因突變是造成癌症的主因,而可以鎖定致癌驅動基因、精準控制的標靶藥物,可說是今日對抗肺癌的關鍵。中山醫學大學張基晟副校長說明:「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又可依據突變基因分為不同類別,如:EGFR、ALK、ROS1、BRAF、MET、KRAS、RET、NTRK、NRG1…等,每種基因型對應的標靶藥物都不同,同時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使用,至少有6成的肺腺癌患者可找到適切的標靶藥物治療,患者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程、延長存活期,更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劇烈衝擊。」
及早判定致癌驅動基因,及時展開標靶療程,已成為今日的治療重點之一。 「次世代基因定序正是掌握黃金治療期的關鍵!」張基晟副校長直指,過去常使用單基因檢測方式,依照基因突變發生率依序檢測,但若患者屬於罕見肺癌,不僅需要反覆進行穿刺採取腫瘤組織,也因為耗時,可能導致療程延後展開。而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依需求,一次性檢測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基因,幫助醫師快速確認突變基因,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基因資訊,幫助判別該使用何種標靶藥物與治療成效。除此之外,腫瘤檢體取得困難的患者,在醫師評估下,更可以透過液體切片進行檢測,無疑提供了患者更多的檢測機會。
張基晟副校長鼓勵,若經過檢測確認屬於罕見肺癌也別擔心,今日已有多元的標靶藥物可使用,不僅效果極佳,與傳統治療相比,副作用也較小,患者有望兼顧預後與生活品質。舉例而言,今日在ALK型肺癌上,在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都有標靶藥物可用,意味著,患者在病程發生變化後,仍有機會使用下一線的標靶藥物,若治療期間的副作用難以忍受,更可以更換藥物接續治療!除此之外,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臨床上將會有越來越多新型標靶藥物可用,近期就有新藥不斷地上市,例如針對MET突變型肺癌的標靶藥物也由臨床試驗很快即已經問世。鼓勵患者確診後,務必積極與醫師配合,主動說出自己的治療考量點,與醫師共同擬訂治療方向。也提醒,若治療期間出現任何不適,也應即時或於下次回診時告知主治醫師,以利其透過副作用管理,改善副作用衝擊。
所以今日肺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世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了傳遞「肺癌治療的多元性」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重要性」,特別與台灣諾華合作,於1/11至1/25期間,在中山附醫汝川大樓3樓手扶梯旁,舉辦罕見肺癌展覽,期盼透過活潑的插圖與動畫,提升民眾病識感,避免患者確診肺癌後消極面對,更期盼能帶給患者治療動力!
張基晟副校長表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1966年成立,深耕台中在地50幾年,肩負著醫學中心「教學」、「研究」、「服務」的任務,不僅致力於專業醫護人員的培養,也追求卓越的醫療品質,以提供患者感動的服務。也因此,特別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合作模式,透過整合式的醫療團隊提供患者全人醫療服務,也藉由醫護團隊實踐護病護心的宗旨,提供患者便利且身心靈的全方面照護。
提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肺癌診治研究中心,張基晟副校長進一步說明,團隊中召集了胸腔腫瘤內科、胸腔外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個管師、心理師等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檢測、治療、治療期間的副作用管理與心理輔導…等一站式治療服務。除此之外,也考量到肺癌治療的蓬勃發展,研究中心更是接軌全球最新的篩檢與治療,不僅提供次世代基因檢測的服務,也持續引入最前線的標靶藥物,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延長患者壽命與提升生活品質。同時,尚有多種正在臨床試驗的標靶藥物,也可讓適合的病人得到不同治療的選擇機會。
想要降低肺癌死亡風險,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關鍵,鼓勵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 如石綿) 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並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適時進行檢查,張基晟副校長說:「確診肺癌時也別過於恐慌,不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業的肺癌團隊,將會透過便利、專業的醫療服務,力助患者擊退肺癌,且今日已有多元治療選擇,個人化療程也能兼顧患者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策展地點: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汝川大樓3樓 手扶梯旁
展出日期:1月11日~1月25日鼓勵患者務必與醫療團隊齊心,一同實踐治療方案,擺脫肺癌陰霾,重新奪回人生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