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隆諺校長專業為英文科,深知語文學習除了良好師資及課程設計之外,友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沉浸於該語文文化環境之中,對於學習語文甚有幫助。
活動期間:110年12月17日(星期五)~110年12月24日(星期五),計有鼓勵本校學生創作的「客家意識特別獎」作品展出、「客語行動美術館」、為推動客語行動美術館邀請本校同學擔任「客語聲優」活動、「客家角落」及「大家來作客家人」客語文化體驗。
台中一中教務處除了積極爭取計畫推動友善本土語文之外,具有地理科及英文科兩個專業的彭佳偉主任,透過自身跨學科的學習經驗,指出創意及趣味對於友善語文學習也很重要。因此,教務處行政團隊利用「客語生活學校」,舉辦一系列的客家文化體驗課程。
許涵茵指出傳統客家的部分一開始讓她想到的是人們愜意的生活,再來就是自給自足充實且踏實的生活。未來她可能會再跟「傳統客家」做更多的結合,創作一些大眾比較容易想到的客家元素。這次她除了獲獎外,她指出「讓我學到更多的是如何去用眼去觀察環境還有細節,能讓我更注意到客家文化的價值!」
另外一位得獎同學為侯思圻,她的畫作以客家花布圖案的燈籠、油紙傘、柿餅這些能代表傳統客家文化的物品作為創作的元素,再以輕鬆活潑的筆調渲染氣氛及點綴背景,增添色彩。而她一開始聽到有這項獎項覺得很新鮮,也有興趣嘗試看看創作不一樣的題材,加上美術班老師提供了一些參考圖片,她覺得能充分錶達傳統客家文化,便將它們組構於畫面中。
彭佳偉主任指出台中一中獲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10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為臺中市唯一一所獲核定之高中職學校。為推動「客語學校」,今年一中特地結合本校每年固定舉辦的師生美展,挑選合適的作品,邀請本校參加客語朗讀、演講及字音字形的同學擔任「客語聲優」,讓參觀畫展的本校師生或家長,以「客語行動美術館」概念,讓參觀者可以在美術館中隨時聽到客語簡介畫作,讓客語隨時傳送到參觀畫展的觀眾,提升全校師生之客語及客家文化意識。
105班的方定宇的媽媽是苗栗人,王定宇這次擔任作品簡介聲優的過程中,他說他在作者的簡介中有很多寫的比較華麗優美的句子,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常使用,例如:「唯有章魚能披荊斬棘、現實生活圈的地帶承載著不安,」看到之後,他也不確定該怎麼發音,所以他和媽媽一起討論,從常用的字彙來思考發言,或是用線上客語字典查詢。
105班的曾文韜父親是新竹關西人客家人,母親是屏東新埤客家人,父母都是四縣腔。曾文韜在家中有時聊天會使用客語,例外則是利用和外公外婆對話時講,雖然他認為自己的客語對話並不是很流利,但他可在家中多和家人說客語,隨時把握講客語機會,不因此荒廢客語而開心,
王少甫這次參與客語錄音過程,他自己則是再三練習,並尋求其他客家朋友來調整自己的腔調。過程中,他是愉悅兼緊張,最後成功錄製了三篇的說明。她覺得以客家語表達事情可以更貼近客家文化,而已以手作或是道地美食來推廣客家則是很好的,他覺得客語的傳承,政府可以多鼓勵客家人學習客語,並獎勵客語文化。
112班的謝辰昊父母都是南投國姓的客家人,講的是海陸腔。謝辰昊說他們基本上就算在國姓家裡也很少會有機會使用客家語,跟長輩說話也大部分是使用閩南語。感覺生活中現在已經都是閩南與,雖然客語用不到,但他還是希望能學好還是把它學好。
他覺得目前客家文化有點沒落,想讓高中生能夠理解不知道該怎麼做,在中文的快速發展和其他語言強勢下讓客家文化感覺有些喘不過氣。希望政府可以推出一些政策讓客家文化的曝光率增加。
115班林鈺勳的父親是苗栗大埔客家人,平常他就會跟街坊鄰居聊天,講話緊張時會不順,所以自己會練很多次口語,練到順暢為止。林鈺勳平時就培育自己講話的流暢度,他很開心因為為了準備擔任聲優,讓自己講話變通順,他特別想要讓大家了解客家話並沒想像中的困難。他建議學校可以多辦客家特色美食活動,如做擂茶等,因為大家都不太愛講客家話,透過像這次的活動就可以稍微解決此問題。
123班楊禹恆的父親是三義的客家人,講的是四縣腔。他在這次參語過程中,發現以國語邏輯簡介中有許多華美且具詩意的文句,在現實幾乎不會有人這麼說話,因此在口語化和詩意之間進行取捨,是他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楊禹恆表示他儘量依照原本的文章翻譯,避免破壞文章的架構,但在其中一些太過拗口的詞彙他有和客家朋友討論,試圖去找到一個最適合的詞,他分享:「之後若有機會再次翻譯,應該要親自和作者討論,一方面避免整篇文章難以用客語理解,也避免我在翻譯時失焦,跟作者原本的想法有太大的差異。」
他認為藉由視覺及聽覺的雙重饗宴,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客家文化,認識客家文化不再是透過網路、課本的文字,而是以藝術品的方式呈現,讓大家開始對客家文化有興趣。